□:您是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发起人之一。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明对话无疑有助于彼此间的了解,那么对各个文明本身是否有好处?比如,通过您参加尼山论坛,佛教有了什么变化?
儒、释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携手对话西方文化,有责任把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经验介绍给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和追求和谐的理念,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进而推进建设和谐世界。
□:据我了解,您曾要求僧人读儒家经典《论语》,您也研读《古兰经》等其他宗教经典。通过研读,您认为世界上的主要宗教流派的关系怎样?对于不同文明,有人说“大道同源”,“殊途同归”,也就是说各种文明都是源自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思考,只是阐释方式、表现形式不同。对于这一说法,您认可吗?
不同的文明根植于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民族心理结构,宗教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不同的宗教展示着不同文明的价值观念。西方宗教的主要特征是一神教。在一神教的世界里,神创造了宇宙万物及人类,人只有遵循神的律法,才能找到自己的光荣、安慰和满足。尽管如此,人却成不了神,人与神之间存在着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东方宗教的主要特征是无神教。在无神教的世界里,并不存在一个能创造并主宰宇宙万物的神。宇宙万物的产生与运行,都遵循最基本的法则,也就是至高无上的“道”。人通过修行,能够成为体悟大道的圣人,从而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佛教承认有“梵天”等具有超人能力的天神存在,并将其吸纳为护法神,但认为宇宙并非由天神创造,天神也受宇宙法则的支配,人不但可以通过修行成为天神,而且能够成为洞察宇宙法则并超胜于天神的圣人,乃至成佛。
□:对儒家而言,祭祀和教化是分开的,祭祀去孔庙,教化去书院。今天的寺庙,如儒家的孔庙一样,多以祭祀功能为主,烧香拜佛者居多。但这本还是一个道场,更应该是一个教化的场所。寺庙如何兼顾祭祀与教化的功能?
烧香是佛弟子表达宗教感情的常用方式,体现对佛菩萨的恭敬、尊重。佛门有“戒定真香”之说,就是说真正的“香”在于内在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只有自己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才是真正“香”之所在。任何信仰的虔诚与否,都是心的问题,而不是看外在形式。在家佛教徒由内在的信仰而启发良善的行为,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在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
在当代社会,寺院也应该是佛教界开展社会教育、慈善活动、学术交流、弘扬传统文化等活动的载体。人们在这里可以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认识佛教,领受古圣先贤的智慧启迪,让心灵得到滋润,化解开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这本身即是创造人们心灵的和善、社会的和谐。
□: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都以佛教为国教。在今天的中国,您赞同佛教的国教化吗?为什么?
对中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宗教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落实,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宗教界以及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日益得到全面保护,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得到肯定、鼓励和支持。同时,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我们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都以和平作为主题和追求的目标,都提倡、弘扬“和”的思想,和而不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点特别重要。五大宗教和睦相处,这在其他国家是很难做到的,也给亚洲和世界宗教界树立了榜样。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除了佛经,您还要求僧人学习什么?
在我住持的寺庙里,刚出家的僧人要学习劳动。劳动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意志坚定又能吃苦的人,出家的路才能走得长远。特别是如今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生活安逸的时代,很多人都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他们的品性慢慢得到补充和完善。
当今社会,德育水平和人们的古文基础都很差,需要事先补习传统文化,作为学习佛法的基础。对于年纪轻的出家众,会安排他们学习和背诵《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儒学经典和道家经典,以提高道德素养,促进人格、僧格的形成。但是,出家人原则上是以佛法为主,以世间学问和其他宗教的学问为辅,因为世间的学问再怎么研究,也难识人生真相,解决不了烦恼的问题、生死的问题。
□:您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吗?为什么要限制年轻法师使用?是担心他们定力不足,心生动摇?还是有其他考虑?
同时,出家人自身的修行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精神产品的基础。网络是个虚拟空间,好的不好的并存,能学到好的东西,也会有不良和错误信息。合理的制度有利于保证僧众的清净修行。比如,龙泉寺僧团规定,清众不拥有手机,平时不准对外联系,需要联系时,申报执事法师批准方可;不随意看电视、报纸、杂志,不收听广播,寮房内不存食物,斋堂外不吃零食;不发单资,供养一律归公,僧团保证个人一切合理开销,解决僧众的一切后顾之忧,保证在学修时身心安定。这样保证出家人的道心和作风。解行一体、学修并进。将寺院内的僧众培养成为有智能、有慈悲心的优秀教职人员。
□:今天,有些僧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多种媒体上走红,甚至被冠以明星的称号。而一般人对出家人的印象是远离尘世纷扰。您反对出家人成为公众人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