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2016年中国诗歌印象:新媒时代的诗文艺与诗营销(3)

2016年中国诗歌印象:新媒时代的诗文艺与诗营销(3)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7-03 04:3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新旧自主出版物在这一年陆续创建微信平台,自主出版平台化一方面在快速、便捷地传播诗歌,另一方面也在消解或影响着诗歌“民刊” 的存在意义。2016年,创刊将近40年北岛领衔的《今天》改名《此刻》并由内地出版。在湖北《中国诗歌》、《中西诗歌》、《诗探索》和浙江的《星河》、《诗江南》、《诗建设》等之外,四川《草堂》以高酬姿态异军突起,充实“自主出版”的乐观阵地。随着诗歌微信空间的开拓,诗歌的传播与传统纸本印制物的距离明显,这是自主出版物市场化走势后表现出的新特征。

 

  赵卫峰→ 为什么“出版”这词复杂且无奈,恰如生活本身?当诗歌徘徊着步入工艺化之时也表明它永远都无法拒绝“诗歌体制化”台阶!值得注意的是,诗歌如今普遍在人间并保持了倔强的生命力之时,自行也形成一种“体制”。这种“体制”是多轨的,比如作为“受保护的文化品种”让诗歌在当代中国时空里有所地位,它包括职称给予及命名,刊物媒介的认可推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诗歌奖项设立和打造等。民间资本介入也可谓自成“体制”如组织开会办奖等,民办诗歌报刊及近年的微信诗歌平台的建设也易成大大小小的无数“体制”。另个体制是诗作的成集出版或印制。诗歌体制不是制度,它与当下物质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作为精神生活的诗歌运动及圈子化存在只是一种附属表现。

  由此,诗歌“体制”通常是相对的也是矛盾的非诗的。我们会看到岭南方面在传播体制上的成熟,也会看到他们特别强调本土的诗歌活动及诗歌奖是创新的质量的;但是,诗歌这种东西一旦形成或变身为某种“体制”化主观存在,它很可能就是反诗歌的。换言之,现行的诗歌外部与内部体制,大都在与诗歌本身调情,作为外在技术环境的网络助长了这些“约”、“撩”之举,而不是用心去推进,但这是诗人自身事情而非网络本身的过错。“出版”有时也仅是诗人自身事情。这是一个变量。这一年,我陆续收到刀刀、木郎、卢山等多位80后诗人自制诗集,它们依然是质量的、特色和忠于诗歌本身的。

 

  覃才→ 诗歌选本的公信力在降低,但在总结性、地域性及实用性方面,选本仍能展现特定的价值与趋向。周瑟瑟等主编《新世纪中国诗选》、《中国诗歌排行榜》,冷阳主编微信诗歌论谈文集《打铁》,李天靖等主编《有意味的形式:中外现代诗歌精选》以较大的时间跨度与不同的视角观察与总结某段时间内的诗歌的历史面貌。《天津百年新诗》、《浙江诗人地理—群岛诗年卷》、湖北《潜江诗选》、《延伸:焦作现代诗歌大展》等地域性选本,对总结梳理个别地域诗歌写作及反映中国新诗百年格局方面也有意义。由个人、民办诗刊制作出版的诗歌日历、扑克牌形式年选等,展现诗歌在日常当中实用、趣味的一面。

 

  赵卫峰→ 日常、实用、趣味,不也是手机及诗歌微信功能吗,不也是宋词元典的其时的主要功能之一吗?不也正如前述的“诗文艺”及诗歌营销行为体现?以后会出现积木形式吗?面巾或卫生纸形式吗?那么,“诗与远方”景象其实只是幻像?我们的生活为什么需要这种幻想?!那么,诗也就是生活,是现时及现实,远方亦即近处,最近乃自我的心灵。而有时想,手机在手,科技及机器竟可提供一种“诗与远方”,也是让李白陈子昂们想不到享不到的境界。

  换种角度看,诗歌类杂志亦相当于一种年度选本,或是一种个性的类型的集散码头,以此看约定俗成的8家公办诗刊《诗刊》、《星星》、《诗潮》、《诗歌月刊》、《诗林》、《扬子江诗刊》、《诗选刊》、《绿风》和自主出版的《中国诗歌》、《草堂》等,读者自会感受,它们的美学倾向与价值取向,它们关注什么,它们的进取或相反,旧瓶或新装,以及营销活动或安静……

 

翻译

 

  覃才→ 当代诗集与诗歌选本的市场化运营并不算很成功,真正受市场欢迎的诗歌出版物应是翻译作品。从2014年的辛波丝斯卡诗歌译本开始,一本精美的外国诗歌译本,不仅在市场上销量突出,还给翻译者带来很多想像不到的回馈。这一年,由王家新、薛庆国、舒丹丹、远洋、傅浩、杨铁军、王敖、王佐良(珍藏版)等翻译或编辑出版《奥登诗选》、《噪音使整个世界静默:耶胡达•阿米亥诗选》、《我的世纪,我的野兽:曼德尔施塔姆诗选》、《高窗——菲利普•拉金诗集》、《英国诗歌选集》、《夜舞——西尔维亚•普拉斯诗选》、《来自巴勒斯坦的情人---达尔维什诗选》、希尼三部曲《电灯光》、《区线与环线》、《人之链》。8月,巴西诗人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的诗《花与恶心》因出现在里约奥运会开幕表演中而引起公众热议,也引起诗界关注。

  翻译如今有了显著变化但问题始终存在。12月,吉狄马加在成都参加东欧文学阅读分享会受访时亦说:“据我所了解,能把中国的诗歌翻译成英文版,全世界真正能达到相当水平的翻译诗歌的人不超过20人。”

 

批评

 

  覃才→ 批评是一项严肃的艺术创作,然而在新媒体时期与新诗百年之际,诗歌批评被各种诗歌会议与活动所弱化,专门的诗歌批评著作出版明显减少。这一年,张闳《声音的诗学:现代汉诗抒情艺术研究》、余旸《“九十年代诗歌”的内在分歧:以功能建构为视角》、张桃洲主编《新世纪诗歌批评文选》、吕进《现代诗学:辩证反思与本体建构》、向天渊《中国新诗:现象与反思》、熊辉《翻译诗歌在中国的接受》、张立新《世俗精神观照下的日常生活诗学》、李少君、刘复生主编《21世纪的中国诗歌》、霍俊明、见君编选《在巨冰倾斜的大地上行走——陈超和他的诗歌时代》等出版面世。

 

  赵卫峰→ 何为严肃?一般解释:令人敬畏、认真、严格,多指态度;回望之:在理解“学报体”的同时,媒介不正使有着话语便利的“批评家”们的言论武断、被动、主观、碎片化吗?我们并不否认有不少批评家与当代诗歌同步,但众所周知的是,当代诗歌批评更多地成为事后诸葛亮式的另种被动。另者,不少建设性、认真的、尖锐的声音确实来自非专业无职称的诗歌爱好者,旁观者。即使只言片语不乏极端,却体现真诚与严格,他们有时也提醒着,诗文论难道不可以改变少数人写给少数人看,可否不繁文缛节道貌岸然?如果观察、评论、研究、批评的标尺只集中体现有职称有学位有相关社会身份的少数人,真正的诗歌可能会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