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学练太极拳要掌握的知识(2)

学练太极拳要掌握的知识(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5 07:45 编辑: 网络 查看:

6.右脚向后蹬地推动身躯向前移,直至形成左弓步。
  【说明】
  ①这一步骤从开始至结束都体现为发劲攻击的模拟(当然习练中一般是不爆发劲力的)。前腿不能主动向前弓,弓步形成时还必须有向前蹬撑、阻止身躯继续向前移动的反应。身躯向前移动必须在“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的作用下,由右脚向后蹬地催动髋骨前移引起,腰骶部不仅不能主动向前移,而且应始终向后撑靠“命门后突”。右腿向前推动身躯的着力处是髋骨的右胯关节,表现为右胯后的臀纹沟处挤压感尤其大,臀纹沟的角度也随着身躯前移越来越小而向内凹陷进去,至弓步形成时两臀后部形状相差不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始终“立身中正”。要避免身躯前移中臀纹沟几乎没有角度变化,而体右髂嵴处的腰部却随身躯前移出现了弯曲而发生左臀后部竖、右臀后部很斜的凸臀。
  ②右脚蹬地推动身躯前移过程中,膝部必须先略有下降,如同是车轮前进,从而保证身躯向前移动如同坐在移动的凳子上平移,这样一可以保证身体重心移动稳定,二可以保证由后脚而始的劲力正对前方顺遂贯通,三可以使被动前弓的左腿膝盖承受的力很小,从而不容易受伤。这样可感觉到动作中承受体重最大的是右臀纹沟处和右脚的小腿部。当然,这个动作必须以动作5中的右膝尽量朝向近正前方作为保证。
  ③身躯必须是朝向左脚内侧缘的正前方移动,前移过程中两胯必须是同步的,或左胯的前移略小于右胯的前移,左胯的前移必须完全被动,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胯的放松内缩,从而体现叶大密先生根据杨澄甫先生之传授所说的身体的中间与两肩“三竖线齐头并进”的“专主一方”。弓步形成时,从俯视角度看,左大腿的外侧面与右腿的外侧面是两条前后向的平行线,身躯轴线在这两条平行线中间的下支撑面中,左胯的腹股沟处充分内陷,前小腿是垂直的,膝盖不会前突,更不可能前突超过脚尖;右胯后的臀纹沟应充分地向前内陷,从而使得身躯“立身中正”,这样可以保证双手前按之两手的位置在前弓腿膝盖两侧的上方,搂膝拗步的单手前按之手的位置在近前弓腿膝盖内侧缘的上方,与鼻尖前后相对。
  ④这样形成的弓步,在身躯基本不动的情况下,前弓脚可以提起向前跃进或后退,后脚也可以提起向前移动或后退,这样的弓步才是“偏沉”而不是“双重”的。前弓脚之所以可以提起移动,是因为后腿仍向后沉蹬、腰脊仍向后撑靠,在这样人体内力的作用下,人体实际体重可以由后脚支撑。后脚之所以可以提起移动,是因为人体一旦消失向后的内力而将内力向前促使前脚沉蹬之力增大,人体实际体重是落在前脚的。
  上述步骤其实是一气呵成完成的,很难作截然的步骤分别。初步如此锻炼,动作幅度应该适当大一些,脚向下沉蹬的力度和时间要长一些,这样便于体验、有利于条件反射的形成。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动作幅度会自然地越来越小,脚向下沉蹬的力度和时间也会自然地越来越少。初步如此锻炼者如果追求动作幅度小则不利于学习,而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刻意地保持明显的动作幅度也是错误的。达到纯熟程度时这种动作的细节情况,别人往往是难以凭观察了解清楚的。
  野马分鬃这类进步,其武术企图需要先不是发劲的贴靠,在左弓步形成的瞬间再发劲横挒攻击,所以动作5中身躯不是完全正对前方,在动作6结束瞬间再以由左胯为轴身躯左转,以保证挒的威力充分发挥。而玉女穿梭这类进步,则由于武术企图需要侧化的同时发劲攻击,所以,动作5的以右胯为轴的身躯向左转的幅度要大一些。这两类弓步与搂膝拗步类的弓步略有差异,六个步骤则是基本相同的。
  当前太极拳界中,以右弓步形成后为例的弓步连续进步,许多人的表现可以用一本讲座教材性著作的说法来归纳,那就是:
  ①“左腿稍屈,身体重心后移于左腿,右脚尖翘起外撇”;
  ②“上体右转,身体重心前移于右腿,右腿屈弓,左脚提起收至右脚内侧”;
  ③“上体左转,然后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落地”;
  ④“身体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前弓,左脚踏实,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
  按照这样的叙述完成整个动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拳病,所有动作都往往是主动自动的行为。此外,动作①中的“重心后移”绝大多数都成了没有转身的整个身躯后移,丧失了沾黏连随的武术作用。动作②中的身体前移往往上体右转过度,也丧失了沾黏连随的武术作用。动作③中的左脚向前方迈步,使两胯不能放松;有人左转身与左脚前迈同时,身体重心往往控制不好发生前移,因而前脚落地如“重浊有声”;而右膝大多与右脚尖的朝向一致,膝盖容易受伤。动作④中的身体前移轨迹大多发生微微上凸的弧形而不是平移,反映为身体重心的浮起;并且前弓腿的膝盖承受的力很大,膝盖容易受伤。大多这样的进步又两脚间距过大,结果双手前按成了前弓脚同侧的手就在前弓脚的上方,胸部没有与前脚尖相正对,搂膝拗步向前按的手掌往往与前脚相距了一个两脚的横向间距,与自己的同侧耳朵前后相对,与武术要求不符合。而且这样的进步,如果前方受到拖拉,前脚根本不可能灵活地提起前跃而形成了“双重”,所以这样的步法是不符合太极拳理法的。而本文介绍的弓步连续进步,动作前部分与弓步形成时各体现了太极拳所特有的沾黏连随、发劲等武术特性,体现了“不用力”、“手足不自动”、“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进之则愈长”、“气如车轮,腰似车轴”、“有前即有后”、“发劲须沉着松静,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八面支撑”、“轻灵”等太极拳的经典理法要领。太极拳的正弓步连续进步应该是这样锻炼的。

 

 

-------------------------------------------------

 

 

 练太极拳时如何结合动作来用意

转载自 太极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