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转载]【楹联趣谈】趣智对联故事(二)(10)

[转载]【楹联趣谈】趣智对联故事(二)(10)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15 18:06 编辑: 网络 查看:

胡先生知道,这是主人逐客的办法,并让自己当众出丑,十分气愤。人到情急之时,常常文思阻塞。胡先生一时想不到好对,又愧又愤,只有离开此地了。几年后,胡先生飞黄腾达,官至军门。忽然有一天,胡军门手下的人找到当年下逐客令的主人。虽说是“大人有请 ”,他的心却也乱跳不止,不知是福是祸。一见面,胡公说 :“您的那副对子,我一直没忘 。”故主人吓得一哆嗦,赶忙下跪:“小的不该如此,请大人恕罪 。”胡公说 :“请起,请起。出对以判赏罚,何罪之有?只是这对子出得太好了,害得我想了好几年。昨日春游,见柳枝为风所动,飘飘忽忽,猛然悟出对句,今日特请故主人过目,看可否交卷?”说完,取出一纸,上面写着:

风吹柳叶背朝天,足见眼前轻薄

这位故主人连“好”字都没敢说,羞愧无言,连忙叩谢而去了。

 

139 醉汉是谁

从前有座尼姑庵 ,庵内住着一个 18岁的尼姑,长得非常秀气,举止文雅,人们称她为秀姑。县太爷也听说秀姑美若天仙,就想娶她为妻。让媒人送去金银、绸缎,秀姑不收,媒人花言巧语,秀姑也不听。县太爷老羞成怒,便下了一道禁令:“不准秀姑与男子说话和往来。”从此,尼姑庵被监视起来,秀姑也像犯人一样被看管着。一天,秀姑出去提水 ,看见一个吃醉酒的男子跌在庵门口,急忙把他搀进自己卧房,让他躺在自己床上,给他打水洗脸,泡茶醒酒。“ 暗哨”赶忙报告知县。知县听说秀姑把个男人扶在床上,醋性大发,暴跳如雷,急忙下令:“快!把秀姑给我抓来!”不多时,秀姑被带到公堂。她双手合十,问县官道:“民女何罪 ,被解押到公堂来?”县官一拍惊堂木:“你还问我?我倒要问问你:那醉汉是什么人,竟放入到你的房中?如此伤风败俗,还不知罪吗?”秀姑从容不迫地念了一副对联:

醉汉妻弟尼姑舅

尼姑舅姐醉汉妻

县太爷算了半天,突然醒悟:“放她回去!退堂!”你能猜出醉汉是什么人吗?他是尼姑的父亲。

 

140  石达开改对联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他的部将李文彩 ,原先是个剃头的,举义之前,他在广西省的贵县开了一个剃头铺,作为交结地方豪杰的联络点,宣传革命,组织起义。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曾为这个剃头铺拟过一副对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这副对联,和一般的剃头铺对联完全不同,它表达了太平天国革命者的革命思想和伟大抱负,但石达开见了,觉得不够鲜明,上下两联都有些头重脚轻,语势太平。于是把这副对联改为: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他借题赋志,抒发革命豪情,把上下两联都改用激问的语气,鲜明地表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141 为贪官作注

有一个县太爷,既贪婪,又残酷,老百姓背地里没有一个不骂他的。这年除夕,他写了

一副春联,贴在自家门上: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过路人看了,都小声骂他:“什么'子’,还不是要银子?”“就仗着他有靠山。”一个读书人听见大家议论,回家续了两行字,连夜贴在县官的门上。第二天早上,人们一看,对联变成——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所续的字 ,正是对“爱民若子、执法如山”所加的注脚。

 

142 奈何鸟与旋复花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曾经巧妙地用药名、花名、虫名、鸟名串成一副对联,不但新颖奇绝,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黄遵宪被清政府解除官职,押解还乡软禁起来,但他并未因为受到迫害而改变初衷,依然强烈地渴望实行变法维新。就在他临终的前一年,尽管重病缠身,还精心撰写了一副对联,寄寓自己的政治信念:

约是当归,花宜旋复;

虫还无恙,鸟莫奇何。

“药是当归” ,“虫还无恙”是喻写自己的政治信念决不会改变;“花宜旋复”,“鸟莫奈何”是写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黄遵宪还另有诗表达此意:

万花烂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复花。

这早已吐露过他的情怀 。奈何鸟,即杜鹃 ,“鸟莫奈何”暗用了宋人王逢原《送春》的诗意 ,“三月残花落复开,小园日日燕飞来;子规(杜鹃)夜半犹啼血,不园东风唤不回”。黄遵宪的对联,技巧很高妙,意境也深邃,是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艺术佳品。

 

143 录取绝招

清朝时候 ,有个人花钱买了一个官。他这个人胸无笔墨,比文盲强不了多少。偏偏又遇到个糊涂上司,派他去一个地方当主考官。考试完毕,试卷呈上来,他根本看不懂,但又爱面子,不愿请人代阅,怎么办呢?他有绝招:把卷从从头到尾编上号,每一份卷成长管状,一一插在签筒里摇。像算卦的人摇签那样,最先摇出来的是第一名,次者第二名……直到名额取满便不摇了。结果,好卷子未必能摇出来 ,胡诌乱扯的文章倒摇出不少。这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惹得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有个考生写成一副对联进行讽刺。

尔等论命莫论文,碰!

吾侪用手不用眼,摇!

这是摹拟文盲考官的口气写的:你们(尔等)这些考生信命而不必在写文章上下功夫,碰运气吧!我们(吾侪)考官是用手摇签而不用眼睛看文章的。

 

144 郑和胜迹

郑和是闻名中外的航海家和通商贸易的友好使者,曾先后七次下西洋,在东南亚各地,至今还有很多纪念郑和的遗迹和文物。

最有名的是印尼中爪哇三宝垅市的三宝洞(又称三宝庙)。庙前有一牌楼,上书“德绥威服”四字。庙内供奉着孔子、郑和等塑像,祭坛上的铜炉,香烟袅袅。左边一座供奉着一个大铁锚,相传是郑和船队的遗物。右边一座是圆形古墓,据说那是副使王景弘和随从人员之墓。墓前有对联曰:

受命皇朝临海国,

留迹石洞庇人寰。

相传旧历六月三十日是郑和第一次到达此地之日,故每年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和游客都来这里烧香朝拜。1916 年,我国学者章太炎曾到印尼,游三宝洞时,留下一副对联:

访君千载后,

愧我一能无。

后来就将此联刻在石碑上。这里已成了印尼的著名游览胜地。

 

145 巧对船家

一次,苏东坡乘船外出,碰上一个船家,因船价和旅客口角起来。为东坡撑船的船家,见东坡文质彬彬,就搭讪着对苏东坡说:“先生,我出一上联,请你对下联 ,好吗?”说着,便出一上联:

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

苏东坡一时对不上,下船步上岸来,举目一看,面前一座瓦窑 ,有几个顾客在那里摇头晃脑争议瓦价。东坡触景生情,马上向船家答出下联:

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上联“ 讲口”与“ 港口 ”,按当地方音 ,当为同音词,“讲”读作“港”;下联“窑头”与“摇头”也是同音词。船家听了,伸出大拇指夸道:“妙对,妙对!”

 

146 颜色三变

清朝时候,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里有个小和尚,他对对联很有研究,对对子挺有水平,在附近一带是出了名的。知府大人听了,就把小和尚请了来,打算试一试他的学问。知府便给小和尚出了个上联: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使君子”,是一种中草药,夏天开花,花瓣儿起初是白色的,慢慢地变了颜色。上联是说,使君子花早晨是白的,中午变成红的,晚上就变成紫的了。小和尚一听,马上就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