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赫:中南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教授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长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南大学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教授、著名系统工程学者陈赫老师跟我谈谈中华古典体诗词的音乐美。
■“中华古典体诗词”的称谓从何而来?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对诗词有一个特殊的叫法,叫中华古典体诗词。这个叫法从何而来?
陈赫:从我这儿来的。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古典的诗词,在中国的大陆、我们国家的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可能以新加坡为代表,那的人写的诗叫汉诗,因为是用汉字的。但是其他的华人,用现在的白话体写的那又算什么呢?归不进去,又拿不出来,我仔细想了一下,能不能叫中华古典体诗词,可能这个折衷一点。因为只有古人写的,才是真正的古典诗。而现在的人,按照这个体例、题材做的诗,我们也不好叫新诗,就叫古典体的诗。之所以叫中华古典体诗词,一个是不会有歧义。二是不会排他。可能大家能够接受一点,这只是一家之言。
■六根圆通——对中华古典体诗词音乐美最充分的享受
主持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吟诵呢?吟诵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陈赫:这个我想多谈几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认为中华古典体诗词它是高度的形式美与高度的内在美的高度的结合体。其中,最感动人、最能让人有美的感受的就是它的音乐美。所以今天这个题目叫中华古典体诗词的音乐美,它的音乐美就是由吟诵以及其他的声音形式表达出来,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对美的感受来自人的五个感官,以前有相声叫《五官争功》,眼、耳、鼻、舌、身五官,对应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主持人:它是怎么呈现的?
陈赫:外界有什么物理因素的作用,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有的是痛苦的,例如噪声。但是诗词会从这五个方面给你美的感受。特别是人还有一个感官,叫做意念。意念它不是通过物质的东西来刺激你,而是通过一种精神的因素刺激你的意念的感受,前者是感觉,后者叫感悟。把这六感结合在一起,当美的事物能够刺激你感官的分量越多,越重,你所能感受到的美就越强。所以我们就模仿了亦或是从佛教的六根圆通那里得到了启发,发现了中华古典体诗词它能够最大量的刺激你的感官,从而你也就能享受到更多的美。
如果再要往下讲一点那就是:在佛教里有一尊神叫观音,也叫观音大士,也叫观音菩萨,这个词本身就含有六根圆通的意思。观音,声音能够看得见,反过来说,什么东西能够听得见呢,形象能够听得见,它就圆通了。这样的话,就能够让我们充分地去享受美。
长沙岳麓山古麓山寺的后院有一个观音阁,里面有一幅很好的对联,这幅对联现在取掉了,上联:音亦能观,方信聪明无二用,声音都能看得见,所以耳聪目明是一致的。下联:释而称士,须知儒佛有同源。释迦牟尼,释家的人称自己是观音大士,士是知识分子,是儒家的。这就告诉我们儒家、佛家和释家是同一个根源,他们根源的出发点就是劝人为善,与人为善。善和真放到一起,就是最美的。
中华古典诗词,如果你能够真正感悟到它,它能够使你耳聪目明,而且使你的意念清静。而中华古典体诗词,六根圆通达到一个妙像,这种妙像作用到我们身上来,那美的享受是乐不可支的。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听了韶乐以后,那种感悟,那种乐音绕梁三日不绝,他吃肉都没有味道了,替代了味觉。接下来民间的谚语,这个小女孩长的很漂亮,秀色可餐。这个也是带味觉的。
陆游有一句诗叫,“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也体现出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你就会突然感觉到天气的温暖。
还有一个文艺人物薛宝琴,实际上就是曹雪芹。薛宝琴在《红楼梦》里面念过一首诗,“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落红庭院,有色,也能看得见。香雪帘栊,雪是香的,有嗅觉。所以这样一些东西,把五官和意念、六根圆通以后,我们能够充分地享受古典体诗词的音乐美。有这么好的东西,不去享受,是不是太可惜了?
我今天为什么敢到这儿来?一个百分之百的外行敢到这儿来讲,无知者无畏,还不是抛砖引玉,是抛毛坯引玉。我觉得如果这样美好的文学样式,我们不会去享受它,就太遗憾了。这样美妙的审美方式,如果在我们手里失传了,那就感到太可惜了。如果说排他,非中华古典体诗词不干,那就有点霸道了,那就变成九斤老太太了。如果这样好的东西,古典体诗词吟诵这个好的东西,在你我手里失传,现在80岁以上的人能吟诵的,好多都走了,像我们70岁以上的能吟诵的都多不了。我由于偶然的机会,由于家庭的熏染,还能够滥竽充数的搞一点,鼓足勇气到这儿,不怕献丑。如果在后人手里不能够继承、发扬、创新,那是一种不智。如果丢了,那就是不肖。所以我觉得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连丢丑都不怕,要唤醒一下抢救意识。不知道我这个话大家能不能接受。
主持人:我们知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汇,《诗经》是孔子先生搜集一些民间的诗词、诗歌汇集而成。我有一个疑问,中华古典体诗词是先有声音,还是先有文字?
陈赫:这个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几乎是公认的,中国的古典诗词不是写出来的,是吟出来的,所以先有吟再变成文字的。这一点大概搞这个方面的或者是爱好这个方面的人士,没有几个有不同意见的。但是可惜的是怎么样吟的?吟诵、吟唱、朗读的好多都失传了。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抢救,日本、韩国搞的很好,我们再不抢救,我们自己的东西丢了就太可惜了。
■吟的奥妙之所在
主持人:那么吟诵、吟唱,包括朗诵之间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