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陈赫:中华古典体诗词的音乐美(4)

陈赫:中华古典体诗词的音乐美(4)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8-09 19:5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最后我就找泰戈尔的诗,我没有找到原文,翻译的中文没有一首是押韵的,白话的,但是很精巧。我就找美国的印度人,或者叫美籍印度人,我就问他。他说泰戈尔是孟加拉人,当年没有分裂以前是孟加拉省,泰戈尔用孟家拉语写诗,也会用英语写诗。我估计也会用韵的,只是因为他的诗太精巧了,精巧到足以是诗了,所以中国人翻译就没有把韵翻译出来,他就是三两句,你到哪儿找韵的规定呢?

所以我觉得咱们不妨推广一下,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用他的文字写诗,我认为押韵是本能,讲究抑扬顿挫是天性。我们这样推广,反过来,我们要写诗,尽量要押韵,要讲究平仄。

主持人:可能讲究琅琅上口。

陈赫:这是美,这不是我故意做这个圈套,让你们钻不出去,这是对美的追求。与其说[卡]人,不如说是规范。这是给你找到最美的一个形式的一种指标,我这样说比较公道一点。

任何一个国家的幼儿园的小孩,念歌谣,用他本国的文字念歌谣都是押韵的,包括现在流行的rap,不押韵的,他绕个弯子还得押上去。所以这个天性不可变,所以我就更加有信心了。

很多人对《平水韵》有误解,关键是喜欢《平水韵》的人,执着的《平水韵》的人,非《平水韵》不写诗的人,自己把自己封闭了,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有点责任。有的人认为《平水韵》就是押韵,他就忘了一个平仄的问题,还有一个风格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仔细讨论,要心平气和,慢慢普及下来,将来要推广应该不是太难的事。

主持人:它属于古风是否可以吗?

陈赫:我明白你的意思。现在办了很多古典诗词的讲习班,特别是老年大学。一个老师去给大家讲课,在习作里面很难用《平水韵》写出格律体来,有点不太像,就有点自卑,或者老师很宽容,那你就属于一个古风吧。最后人家说,你凭什么写古风?他说王力先生讲过的。王力先生就是赵元任先生最得意的弟子,李岚清也是赵元仁先生的弟子。那个地方的方言有11个声调,他讲过这么一段话,当然很权威。他说古体诗,就是讲古风,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约束,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如果这句话叫正定律,这句话成立。但是反过来,除了用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约束的诗,是不是一定都可以叫做古风呢?反过来不成立,只是一个条件,是必要条件,并不充分。所以我们搞自然科学的,逻辑上有这么一个优势。

主持人:陈老师很喜欢把每个问题最后都下一个定义。

陈赫:古风在形式上不受任何格律的约束,但是它有一个风范的约束。现在要让我给古风搞一个明确的界定,我做不出来,但是你念给我听,我一听是古风,再一念,不像古风,我知道。这个我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以后有机会再来研究一下。所以古体里面的韵律诗自由度大一点,当然这个自由度大一点有一个区别,你要换韵可以,而且入声也可以。但是它有一个要求--你的诗是直接吟诵的,就不能随便乱来,要在同一个声调里面换,不能跳着声调换。但是如果你的诗有曲调的,就可以在四声里面跳,为什么?因为曲调给你把关了,这个是很简单的道理,不知道为什么被一些人搞复杂了。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是很要水平的,但是这个水平就把很多人限制死了。所以我们现在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要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

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我想研究古典体诗词的人,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他们以诗词音乐美的发展和演变为背景,对这个诗词的格律分了四个时代。这跟考古学时代不一样,一个叫上古代,这是诗歌格律的上古代,大概是汉魏曹操和以前,就是《诗经》往前,这个叫诗歌格律的上古代,比较宽泛;中古代,独推唐宋,这是诗歌的两大高峰;元明清是近古代;现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开启,叫现代。所以我说要上古代的曹操服从中古代中期才出现的编纂的《韵书》,颠倒了时间顺序的逻辑,岂不是笑话。究其原因就是这些饱学先生把《平水韵》溶化到自己血液当中,变成自己的思维习惯以后,他把它先验化了。殊不知《平水韵》正是总结了上古代和中古代中叶以前所有的诗歌的规律而得出来的。这样子的话,让官方也好,学术界也好,民间也好,都承认你是一个里程碑,所以我们才按照它来写。

但是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是欣赏、享受前面所有时代创造的诗词的美,它不像革命你死我活的,它保留了那个美。这样的话,所以它总结出来的美的规律,它能够创造出新的美来。而新形式的诞生,绝对不以老形式退出历史舞台为条件。这样的话,我们的世界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我们的诗词界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我们的百花园里面就真正百花齐放了。反过来,也不会阻塞后代的发展,所以这才是知今鉴古,继承发扬。

主持人:刚才我们听到普通话里面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您刚才说在很多方言里有入声,包括在吴越、广东话里面都有入声,您是长沙人,我们就用长沙话来分析一下这个入声。

陈赫:现代的汉语,官方普通话是没有入声的了。所谓没有入声,不是从来没有过,是把原来的古汉语的入声分到其他声部去了。我这个人在长沙长大,长沙还保留着入声,我叫做“入声的活化石”。我讲普通话里面,很不准确,很不标准,这种最容易念错的字就是古入声字,我不知道往那边归了。

现在以入字为例,长沙发言不发ri这个音的,所以入不读入,读yu。我把这个音的六个声调念一下,第一个是迂腐的迂。第二个是水里的鱼,第三个是下雨的雨,第四个是遇见的遇,第五个是出入的入,第六个是芋头的芋。现在依着顺序,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把这个音念一下。

这六个声调,能够分辨出来的。吴越的方言有一个特点,叫短促急收藏,也叫做唯闭音尾现象,到了尾巴就闭口了。长沙话没有这个特点,长沙话偏偏就不收藏,我就不闭。

著名的语音学家王力先生,赵元任先生最得意的门生,他的家乡在广西博白县,博白县的声调,据说现在有11个声调,我都无法分辨,我没有掌握。如果把这一个声调的字排起来,一定是很美妙的音乐。所以这是天生的。

我用长沙方言来讲讲入声,我举几个例子。我用普通话讲一句话,“请大家安静,现在开会了”。用长沙话念有两种念法,一种是长沙话土话,一种是官话。我先用土话念,(长沙话),有点像古月学毛泽东讲话,他没有学好,没有学到湘潭的方言。现在“大”字是阳入,“静”是阳入,“现在”两个字都是阳入,“会”也是阳入。所以这样的话,花鼓戏的道白都是念的阳入,到了湘剧就念去声,就带官话了,所以这里有这么一个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