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7) (2013-03-17 08:33:32)
标签: 历史人物 安徽人物 张姓人物 文化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7)
来源:安徽省市、县志
张
黻(生卒年不详),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宿州知州,有政声。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进土,初任京师后军都督府经历(经历,官名,掌出纳文书)。性格耿介,不避权贵。刑部员外郎林俊因揭露恶僧继晓而遭迫害,张黻设法营救,因之被投进监狱,后又贬谪外地。
成化十四年,张黻任宿州知州。居宿5年间,廉静持身,勤敏务公,用心劝课农桑,着力兴办教育。不妄兴劳役,不妄取赋税,兴利革弊,筹划颇细,治理有方,彰善惩恶,吏不敢为好邪之事,百姓得以太平。由宿州离任时,行李萧然。百姓扶老携幼,当道请留,致使马不能前,车不能进。百姓上前欲脱其靴,以示强留。张黻坚持不肯,当场作诗以抚慰百姓:“数载深渐政未平,临岐无语对苍生。莫将双泪频频洒,天遣春风(指前来接任的知州)慰尔情。”《明史》第194卷有传。(宿州市志)
张延翰(生卒年不详),字德华,南唐宋州砀山人,少游长安,后避乱江淮间,在吴地任盐城县令,因有政绩迁升楚州。行军司马烈祖辅政,用延翰为工部郎中,以寻阳为其封邑,当时左街使张宣恣意骄纵,为政残暴,延翰揭其劣绩而弹动之。延翰迁升礼部侍郎时,贡院未建,国家没有集中考试选拔人才的场所,他认真审阅有识之士的献书,有可取者,立即考试,公正录用,不附权贵,选拔一些贫寒而无官亲的人才,深得好评。元宗在辅政大臣中唯独器重延翰,对左右人说:“张君凡所议论,必尽公正,咸有条理,至于簿领无不明白,吾得倾心信之”。延翰后改任中书侍郎,57岁卒,士大夫无不哀叹惋惜,赠为“太傅”。(砀山县志)
张文进(1907-1931),砀山县城西杨集(现归河南夏邑县)人,系砀山县党的创建人之一。1924年夏,张文进考入江苏省南京钟英中学读书,与我党早期的革命家恽代英接触。1925年夏,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每逢假期返里,他便在杨集一带青年、群众中宣传革命真理,扩大党的影响。
1927年夏,国民党搞清党,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加之北伐战争的影响,学校停办,张文进便辍学回砀,在家乡一带开展活动,与进步青年刘伯华等人将杨集私塾班改造成为一所新型的小学——杨集小学。他们发动学生、青年拉泥胎、砸香案、清理庙堂作课堂,并筹集经费,聘请教师,开设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杨集一带青少年纷纷报名,争上新学。
1928年2月,中共砀山特别支部成立,张文进任特支委员。他除致力于教育工作外,还承担了特支交给的接待任务。凡上级或外地来的地下党员,均由张文进负责接待,操办吃住,寻求职业掩护,如当时江苏省邳县的党员解慕唐、江苏如皋县的党员曹玉彬等均到过杨集,受到张文进热情接待。张文进与曹玉彬密切配合,寓宣传马列主义、革命真理于教育之中,教青少年唱革命歌曲,读进步书籍,谈革命理想。同时,组织青少年走出课堂,用各种形式向社会作宣传,唤起民众反帝反封建。张文进、曹玉彬引导学生,采取公开或秘密手段同与国民党勾结、横行乡里、勒索百姓的地主汪仁瑞开展斗争。一方面印发传单、标语揭露汪的罪恶行径,一方面寻找机会,鼓动群众与汪开展说理斗争。同时,让学生、青年分头串联商户抗税抗捐,迫使汪向群众低头认罪,并取消部分摊派。
在张文进、曹玉彬的培养下,很多青年成长起来,先后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并于1928年秋成立了杨集支部,由张文进任支部书记。
由于张文进不断发动青年及群众同汪仁瑞开展斗争,汪对张文进恨之入骨,便不惜以重金买通了社会上的恶势力,于1931年12月9日夜,将张文进杀害。(宿县地区志)
张树实(1987-1941),灵璧县九顶区京渠村人。幼年在乡村读私塾。青年时经常和地下党员、进步人士接触,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1931年2月,他经京渠小学教师共产党员徐怀恒介绍,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教书为掩护,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进步思想教育,一方面在九顶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同年9月,发展了崔玉藩、王克明等进步青年入党,成立了灵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京渠党支部,张任支部书记。
1931年秋,独谷堆和堌子的圩主赵士平等仗势欺人,长期散放羊群,践踏群众庄稼,群众敢怒不敢言,张秘密召开党员会议,决定组织群众打击反动圩主气焰,保护群众利益,暗地组织了由六七十人参加的“拳头队”和部分学生,将反动圩主的100多只羊赶到京渠东头的一个庙院里,杀了13只分给群众。事后张被朝阳集团防追捕,他转移到临淮关小余家,继续做地下工作。1934年5月回到京渠,和赵树贞一起教私塾兼开中药店,暗中仍从事党组织的恢复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联络一批老党员和进步人士,在海郑公路两侧地区,开展抗日救国活动,袭击敌人汽车、扒公路、剪电线,从而引起了日伪顽军的恐慌和注意。1941年8月27日晨,张被国民党县警备队逮捕,始终没有暴露党的秘密。次日夜,张在王集小高家被杀害。(宿县地区志)
张维献(1918-1946),化名张玉珠、海涛。灵璧县夏楼村人。1930年考入双沟中学。1934年转入徐州中学就读,此时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受到进步思想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冲破家庭重重阻力,毅然要求到前线杀敌。由于校方的干预,他的愿望未能实现。愤慨中他赋诗一首:“敌人入侵,山河破碎,请缨未遂,忧心如焚”。
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他弃学回乡。目睹日军种种暴行,断然决定抗日自卫。他拿出家里一把盒子枪,一挺机枪,两支长枪,组织起一支30余人的抗日队伍,同年12月,部队逐渐壮大到五六十人。翌年2月,他将这支队伍命名为“灵璧县抗日青年救国团”,他任团长。他带领队员们扒公路、截汽车、剪电线,偷袭敌人的据点,与敌人展开游击战。
1940年初,他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廖量之的支持下,将“灵璧县青年救国团”改为“灵璧独立营”。张任营长。1941年2月,他由廖量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任朱集区区长。
1945年9月5日,灵城解放,灵北县委、县政府进城办公,张任县总队副总队长,带队辗转全县各地,清剿残敌,组建区、乡武装,维护社会治安。
1946年7月18日,灵城被国民党军171师占领,张带县总队随县委转移到灵北张集、冯庙、浍沟一带。11月初与泗县、睢宁、五河县武装会合。11月26日在向洪泽湖撤退途中被俘,化名张玉珠。先被关押在泗县监狱,后解到泗阳县监狱。狱中他以绝食同敌人进行斗争,于1946年12月3日壮烈牺牲。(宿县地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