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7)(2)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7)(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16 19:2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张学栋(1921-1953),灵璧县固圹乡泥湖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种田。16岁时父母先后病故,随叔父度日,生活困难。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他参加了民兵组织,领导反匪反霸斗争。1946年8月,他组织20多名民兵,拦截国民党军车,将汽车货物分给穷人,由于地主告密而被捕。在双沟监狱里受尽了酷刑,始终没有说出截车之事,敌人无奈,将他押送江苏睢宁县监狱,仍顽强不屈,又被押送宿迁。
  1948年,宿迁解放,他获得了自由,在外出谋生时,被国民党军抓去当兵。1949年1月,淮海战役打响了,他投奔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244团1营泰安连5班,从此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在部队中,历任战士、班长、曾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7月16日,国民党军12 000余人,向福建省东山岛窜犯。244团于16日中午奉命增援兄弟部队,张学栋带病上了前线。17日下午敌人被压缩到岛的东北角“214”高地以南地区,该地区地势陡滑,没有隐蔽物,敌人以两个多连的兵力,凭借着高地上的三个地堡和一些堑壕作屏障进行垂死挣扎。二连二排接受了拔掉这颗钉子的任务。张学栋带领战友们冲在前面,由于敌人疯狂阻击,两次冲锋没有成功,他带领爆破组突击火力点,两位战友刚冲上去就倒下了,他急忙从负伤战友手中接过轻机枪,勇猛地冲过去,在离敌堡10米时,胸部和大腿部受重伤,昏了过去,他醒来忍着剧痛,投出一颗手榴弹,敌机枪顿成哑巴,后继部队发起冲锋,又遭到另一地堡机枪的阻击,于是他向敌堡爬去,边爬边射击,子弹打光了,他猛地站立起来,高喊:“同志们,为祖国,冲啊!”沉着地向喷着火焰的枪眼扑去,后继部队占领了高地,消灭了残敌。张学栋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遗体安葬在福建省烈士陵园。
  1953年8月25日,华东军区追认他为“华东军区战斗英雄”。并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张学栋班”。灵璧县人民政府,将他的家乡命名为“学栋乡”。(宿县地区志)


  张鼎餐(1898-1982),名鼎,又名自鑫,泗县人。父冠楷,清末秀才,地方名医,一生义务施诊,德著乡里。
  1918年,鼎餐就读于南京正谊中学。次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他在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下,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自1923年在泗县新集小学任教,开始其教育生涯。
  1929年,鼎餐任泗县县立第一小学校长,他所延聘的教员和代课人员中,既有地方名流学者,也有张小鲁、王子玉、吴季等中共地下党员。他对张小鲁等人的政治身份,后来虽渐有所知,但还是时常为他们向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提供方便。因此,第一小学学生中曾有10多人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鼎餐因为农民暴动之事受到株连,先遭绑架游行,继被免职下狱,经多方营救,历时三月,始获开释。
  1931年,鼎餐出任泗城义务小学校长,又聘请革命青年宋养初来校任教。宋在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中,不时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
  1933年起,鼎餐调任泗县文昌宫小学任校长多年。抗日战争爆发,泗城沦陷后,他在家设塾施教,居乡守节,还腾出自家房屋,办起学校,继续教书育人。1942年,他响应抗日政府号召,不计报酬,积极筹办冬学,并担任古陡乡冬学普及理事会理事长,为农民识字教育献出了力量。1942年起,先后被推选为周庙乡拥军优属委员会副主任。泗五灵凤县民主政府参议员和淮北边区参议员。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重兵进攻解放区。当时国民党泗县县长江石安、许志远先后以官禄许鼎餐,而鼎餐一一回绝,有人以属对形式,劝他把“眼光放开,四面八方都看到”,他却以“脚跟站稳,千军万马任奔来”答之。坚决不为他们服务。
  鼎餐在中共墩集区委支持下,筹建了张圩小学,继续任教,经常向党和政府反映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并且坦率、热诚地提出批评意见和改革建议。被推选出席泗县第二届、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并当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受聘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1981年被选为政协泗县委员会委员。
  鼎餐以教书育人为乐,一生砚田耕耘,培育了很多有用人材。六十寿辰之日,不少学生专程为他献觞祝寿。欣慰之余,他挥毫赋诗云:
  初甲霜凝两鬓秋,砚田耕透墨香浮。
  喜看桃李花千树,寿我延龄酒一瓯。
  鼎餐一家砚田四世,书香远播,人多以“教育之家”誉之。
  1982年2月9日病逝,终年84岁。(宿县地区志、泗县志)


  张朝春(1963-1985),宿县蒿沟乡高滩村人。1982年入伍,后编入云南边防军,曾数次被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并三次受过嘉奖。
  1984年12月下旬的一天,张朝春正坚守云南边防前线一六六高地,突接父亲病故的家信,本想赶回家去,但念大敌当前,就把信往口袋里一装,拿起枪走上前沿观察敌情。身为副班长的张朝春,主动要求带领两名战士坚守距敌仅几十米的一个哨位,用冷枪歼敌,从1984年12月19日至28日,他一人击毙敌人四名,用火箭筒摧毁敌人火力点两个,屯兵洞一个。
  1985年1、2月间,张朝春连续收到家信:恋爱对象宣布断绝关系、叔父病故,哥哥触电身亡,家中剩下年迈的母亲、体弱的嫂嫂与两个年幼的弟弟。张朝春以顽强的毅力,忍着接连失去亲人的痛苦,没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继续坚守在阵地上,与班长率领战士在50多天的防御战中毙敌35名,由于敌人火力封锁,战士经常二三天喝不上水,吃不上饭。张朝春先后15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到山下为战友背水背饭。
  3月,我云南边防军发动攻打越军据点小尖山的战斗,张朝春再三请求参加突击组,并担任队长。张朝春与战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反扑。
  3月9日晨7时,张朝春奉命返回原阵地,中途不幸被敌炮弹气浪冲倒,跌下悬崖,光荣牺牲。(宿县地区志)


    张传林(1898-1979),字瑞生,宿州市人,出身市民家庭,幼年在同泰丰铁货店当学徒,后为义丰南货店老板。民国34年(1945),改行经营绸布,任绸布业工会委员。他不仅谙熟行情,经营有方,而且心地公正,廉洁自持,因此深得各方人士的称道,在工商界亦甚孚众望。
  建国之初,张传林任宿城市商联筹委会副主任、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1953年起,任宿县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他奉公守法,积极参加工商界的“五反”(反偷税漏税、反投机倒把、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反盗窃国家财物)运动。在和不法商人作斗争的同时,也善于对其作必要的思想工作,并屡收实效。他还带动工商界捐献物资和金钱,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他广泛发动各商号、店家按行业组织联营商店,成了工商界走集体化道路的带头人。
  1956年,国家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张传林耐心说服糖食南货业王广大、合成布庄朱守良放下包袱,解除顾虑,并带领工商界敲锣打鼓,热情接受改造。
  从1955年起,张传林连续当选为安徽省一、二、三、四届人大代表。1956年,当选为宿县副县长。他工作勤勤恳恳,作风平凡朴实。1960年前后,他负责修建宿东矿区公路,时年已60多岁,每天骑自行车早出晚归,往返近百里,有时天晚了就住在修路民工的工棚里。
  “文化大革命”前期,兴建新汴河上的刘闸。由于社会动乱,工程无人管,材料损失严重。张传林主动来到工地,和民工一起吃住,一起坚持工作,他对民工说:“不管是这一派正确,还是那一派正确,反正我们修建涵闸不会错。”
  1978年,张传林已80岁,还担任宿县城建局顾问,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
  张传林平生关心别人,扶危济困,廉俭成风,严于律己,并以此要求自己的子女,不让他们贪求非分的享受。(宿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