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7)(9)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7)(9)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16 19:2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张仲伍(1918-1946),原名仁伦,五河白墩乡人。少时读私塾多年,后因家境贫苦,辍学在家务农。抗日战争爆发后,仲伍常与青年一起谈论国难大事。民国27年(1938年)8月,他毅然离开家乡和父母,奔赴抗日前线。先到江苏半城参加皖东北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泗五灵凤县双庙乡助理员。仲伍面对日伪军不断扫荡,不畏形势险恶,配合乡长曹化东,发动群众,开展斗争。
  民国29年,仲伍任双庙乡长。他经常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揭露日伪军暴行。民国31年任五北区长,翌年,任淮北区长。仲伍多次率领区、乡武装反击日伪军袭扰。一次,配合县武装,夜袭二铺伪据点,生俘伪军200余名。是年冬,他亲率区、乡队和民兵,配合县独立团三营,在十里城附近截击日军运粮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丢下3船黄豆逃走。
  民国35年秋,仲伍随县委撤至运河东岸,因身患重病,又缺医少药,12月间病逝于宿迁县西南小潘庄行军途中。战友们失声痛哭,凑钱买棺,安葬于七九山上。(五河县志)


  张光万(1918-1947),五河城关镇人。幼年丧父,伯父张旭周视其为亲生,爱护备至。7岁送私塾就读,14岁进五河县立高等小学,17岁考入凤阳省立第五中学。后因参加学潮被勒令退学。
  民国26年,赴徐州在“国学讲习所”学习。翌年,日军侵占津浦路沿线城乡。光万毅然返回家乡,参加“五河县抗日后援会”,深入乡村,向农民宣传抗日救亡道理。不久,又加入“五河县战时服务团”,为抗日前线募捐和服务。民国28年春,经“战时服务团”团长谢景鸿(中共党员)介绍赴皖东北抗日军政干校学习。结业后,到灵璧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任灵璧县政府某中队指导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9年,在邳睢铜地区任大队教导员。在宿东大店反击国民党军队挑衅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伤愈后,被调至豫皖苏某部三营任教导员。光万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被誉为“神枪手”。一次,在攻打邳睢铜县一个伪据点时,他瞄准敌碉堡枪眼,一枪击毙伪军小头目,迫使其投降。
  民国35年7月,光万率部配合兄弟部队攻打河南夏邑县,击溃国民党军队1个旅。8月,率部在萧县黄口镇与国民党新五军1个精锐团展开巷战,俘敌数百名。10月,光万又率部急行军,连夜长驱50公里,拂晓时抵达蒙城,配合兄弟部队包围板桥敌保安团,炸毁敌桥头炮楼,全歼敌1个团。接着,他率部与兄弟部队一起攻打亳县敌张秀兰部,俘敌800余名。
  民国36年春,光万调至豫苏皖边区独立旅某团任政治处主任。秋,任某军三十五团三营教导员。在参加涡阳县龙岗徐双楼战斗中,身先士卒,率部冲锋,头负重伤而不幸牺牲。时年29岁。(五河县志)


  张希孟(1893-1958),原名祖惠,字希孟,又名浩。五河长淮乡人。少鲁钝,讷于言,而沉着有毅力。
  民国元年(1912年),希孟受民主革命的影响,赴南京考入南京飞行营学校,并加入了光复会和同盟会。民国5年,考入江苏法政专门学堂,参加了中华革命党。民国1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2年,希孟与长丰人陈紫枫在安庆宣家花园6号秘密建立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并创办《民治报》,任总编辑。因发表进步言论,为军阀马联甲所忌恨,派兵围捕和通缉他。希孟逃出安庆,改名到外地从教。
  民国14年,应赵稼书之邀,在临淮关私立正德中学任教导主任。是年,秘密成立国民党临淮市党部,任书记,发展数十人参加国民党。
  民国17年至18年,先后在宿县省立第四职业学校任教员、代理训育主任,在蚌埠第七职业学校任教导主任。省督学董淮曾传令嘉许他:“学识深湛,态度稳练,治校颇有条理。”民国18年,出席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省党部监察委员。民国19年至24年,先后任广州中山大学校长室秘书,大学讲师,中大附中中学部主任。在此期间结识了周恩来、李济深。
  抗日战争爆发后,希孟回到五河。民国28年,希孟冒险越过日军封锁线,进入大别山,遂被省主席任命为省立第一临时中学校长。他和教师胡天民谱写了一首校歌:“黄霍高高,江淮滔滔,吾皖历代出英豪……。”900多名师生,每日晨昏高唱,使校园充满抗战气氛。是年冬,希孟因得罪教育厅长方治被免职,去职后留居立煌(今金寨),闭户著书,写成《国学辑要》一书。民国29年秋,由中原书局出版。民国31年冬,书方印就,日军入侵,书局书库焚毁,印本存者无几。
  民国30年,应皖东北人士推荐,出任省立第五临时中学校长。民国32年,应邀赴省教育厅做教材编撰工作。
  抗战胜利后,希孟到南京某市立中学任教。民国36年,转入南京市立二中任教,直至南京解放。1958年病逝于五河故居。(五河县志)


  张寿天(1905-1943)龙亢区项桥乡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毕业于县立初中,在龙亢河南小学任教。“七七”事变后,淮北平原燃起抗日烽火,寿天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怀远县民众动员委员会工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夏,新四军彭雪枫部进驻龙亢,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设淮上行署时,寿天被任命为龙亢区(四区)区长,后任怀远县民政科长。
  民国三十年(1941年)新四军、八路军东撤,过津浦路至苏北,为打击日本侵略军,寿天被任命为轰炸组组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寿天与宋琪二人到宿怀边区淝河一带工作,至龙亢区太平乡(淝河北太平集),路过老同学于怀瑾家,为国民党乡政府得知,不幸被捕。太平乡乡长吴鹏飞与寿天是师资讲习所同学,设宴招待,酒席间劝降。寿天严词痛斥拒不降服。
  一月十四日,与宋被押到龙亢,由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徐伯谦、区长项慕尧、盐业公会理事长、豪绅王卫龙进行审讯,吊打严审,施以重刑。张寿天与宋琪怒责徐伯谦等挂羊头卖狗肉,破坏国共合作,迫害共产党人,不讲信用,不顾国家民族利益的卑劣行径。十七日,寿天与宋被转押褚韩湖国民党怀远县政府驻地,后又转至国民党第十三路军司令部(蒙城西南董集),反复刑讯,终不屈服,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五月七日在利辛县被害,终年38岁。(怀远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