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7)(3)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7)(3)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16 19:2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张秀廷(1938-1966),宿县褚兰区杨庄公社人。195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608部队三连任卫生员。1966年在抗洪抢险中壮烈牺牲,济南部队批准为一等功臣。
  张秀廷的祖辈在旧社会给地主当雇工,母亲给地主家当奶妈,受尽压迫剥削。张秀廷入伍时,就在枪套上写下:“紧握手中枪,牢记血泪仇,紧跟共产党,永远不回头”的誓言。1966年2月10日,张秀廷准备接爱人来部队过春节。这天晚上,刘官庄被凌洪包围,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张秀廷毫不犹豫,当即放弃接爱人,率领1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抢险队,冲向刘官庄。当时天黑风大,他冒着严寒,脱掉棉裤,跳进水里,迎着急流上,顶着冰凌闯,一直战斗到牺牲。(宿县志)


    张海生(1902-1951),字抱平,泗县大庄区张楼人,大学毕业,有地5万多亩。抗战前,家中常年有200多支枪,名为地方自卫团,实则借此残酷压榨人民,为泗县有名的恶霸地主。
  民国27年(1938),日本侵略军侵占泗县,张充任泗县日伪军一支队司令兼自卫团团长,并保举其爪牙张耀生为区长。张海生亲自组织人枪,发展至千余,盘据张楼,深挖圩沟,构筑圩墙,并砍伐树木,加筑木寨,敲诈勒索,拉丁抢粮,独霸一方。特别是积极从事反革命活动,摧残革命政权,捕杀革命人员,与抗日军民交战百余次,计杀害新四军胡大队石连长、情报员吴华南、地方干部、群众、革命人员家属鲁玉山、许小章、许生灰、陈志华等百余人。新四军攻打张楼据点时,张率众顽固抵抗,新四军、民兵牺牲400多人。
  34年10月,张海生化名张鑫,任辽宁省铁岭县国民政府秘书。35年任国民党北平市党部组织干事。北平解放后,潜匿上海,继续与蒋介石特工人员勾结,进行秘密活动,企图组织武装,推翻革命政权。
  1951年被捕,同年12月12日,经皖北人民法院宿县分院判处死刑,在泗县大庄公审枪决。(泗县志)


  张中立(?-1944),字矫成,萧县淮海区洪河乡张三座楼村人。民国初从军,在孙传芳部升至师长、副军长,晋级陆军中将官阶。在北伐军进军浙江时起义,任东路军先遣副司令。与任司令的李明扬紧密配合,越江淮而进至东海之滨,在徐海一带激战多场。进军鲁冀时,所向披靡,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不敢与之交锋。北伐胜利后,李明扬任江苏省保安处长,张中立任江苏省民政厅第三科长,曾力荐王公玙长萧,获省府批准。民国20年(1931),张中立为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所器重,延揽入财政界,委以统辖全国盐税警总队长,后改任盐税警局长,长芦豫岸盐税局长。在整顿盐税缉私方面颇有政绩。24年,奉命赴东京任我国驻日学生监督,暗中观察日本侵华动静,“七七”事变后,奉调回国任云南盐税警局长。抗战胜利前夕,于民国33年在云南昆明病逝。(萧县志)


  张开泰 (1901-1931),化名徐百川,又名张泉,革命烈士,安徽合肥北乡(现属长丰县吴店)人。出身贫苦,曾在罗集叶氏私塾读过几年书。民国12年(1923)到合肥正谊中学(今合肥三中)就读。民国14年,张开泰只身离开家乡去广州。民国15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投身北伐战争。民国16年,参加南昌起义、海陆丰起义、广州起义。同年冬返乡。民国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合肥特别区委军事委员,领导扒粮、抗捐、抗暴斗争。民国18年冬,受党的委托,化名徐百川,到六安、霍山地区,着手创建红军。民国19年1月20日,六安三区、六区及霍山、诸佛庵等地游击队在流波疃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张开泰任师长,这是皖西第一支工农武装。三十三师建立后,出兵解放麻埠,收复独山革命根据地。独山收复后,红三十三师和红三十二师的两个团联合组成前敌指挥部,由周维炯、张开泰分别任正副指挥。张开泰领导部队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并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民国19年3月,中国共产党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并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同年6月中旬,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在豪猪岭会议上,将分散的农民武装全部组织起来,与改组留下的一部分红军合并,组成工农红军独立一师,张开泰任师长,王文生(原名王仲明)任政委。民国20年5月12日,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在鄂豫皖边区,推行王明的“左”倾路线,诬指张开泰是“改组派”,并于民国20年深秋将张开泰杀害于湖北省红安县的檀树岗。(合肥市志)


  张  璋(1905-1936),原名张鼎和,化名张晓天,1905年生,聚星乡张新圩人,出身官宦地主家庭。青年时代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值“五四”运动以后,张璋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逐步树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1925年,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天津成立反帝同盟,张璋积极参加,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璋在广州被捕,后越狱逃脱,赴日本留学。1929年,因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被驱逐出境,回到北京,考入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此时,张璋奉党指示,积极参加组织“北方左联”的筹备工作。他利用安徽同乡身份与“未名社”的李霁野、韦丛芜等取得联系,通过他们结识曹靖华、范文澜、孙席珍、台静农、傅仲涛等人。他团结党外进步人士和知名作家,为北方左联的成立奠定基础。
  1930年10月,在北京法学一院礼堂,以“文学研究社”的名义召开“北方左联”成立大会,选出执委会,负责日常工作。张璋担任执委。他在北方左联工作期间,表现十分勇敢。在参加飞行集会时,总是高举大旗,走在前面,并勇敢反抗警察镇压。张璋当时的经济条件较好,凡是革命同志,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经济困难,特别是对刚从牢里释放出来衣食无着的人找到他,总是顺手从衣袋里掏出5至10元相助,他的衣帽也让革命同志随便穿戴。1931年5至10月间,河北省委、北平市委相继遭破坏,国民党宪兵第三团进驻北平,实行血腥镇压。张璋被捕,后经他的爱人吴昭毅四处奔走营救,得以获释。
  1931年冬,张璋带着妻室儿女回到合肥。他立即同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投入革命。开始在城里活动,后回到老家张新圩,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掩护革命活动。此时,他根据中心县委指示,一面和周味韶、徐志友等人在地方组织互济会,开展募捐活动,筹集经费,支援鄂豫皖苏区;一面筹划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活动。为了夺取他大叔枪支武装农民,一天下午,他匆忙从外边回到家中,故意大喊大叫说腹痛难忍,闹得家人全知。夜间,趁家人不备,将10支长枪两支短枪,偷偷藏在送他到城里治病的凉床担架上,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使别人没有察觉。第二天一早,担架抬着他出了张新圩,他将武器送给游击队,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
  送枪事件后,其叔勾结地方官府镇压革命。张璋趁叔父坐轿去合肥途经焦婆店时,指挥游击队袭击。结果,其叔胳膊受伤,差点丧命。其叔从合肥治伤回来,暗设圈套,逮捕了张璋,将他五花大绑关在“站笼”里。其叔扬言要族人公审,然后用石磨捆在背上,投入河里。张璋后被游击队营救。其叔得知,迁怒于吴昭毅,将她母子赶出家门。吴昭毅带着孩子回到合肥。
  1934年,张璋经地下党组织和他母亲多方营救,终于获释。出狱后立即前往上海,化名张晓天,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张璋从上海回到安庆,再次被捕,同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杀害。(肥西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