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散文阅读教学之“文本解读”训练(4)

散文阅读教学之“文本解读”训练(4)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06 08:5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漫”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抒发的心情,展现的是淳朴天性。作者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传”是传递、传承,男女老幼在山寨传歌,传的是热情,传的是文化。作者写传歌的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点面结合,生动精妙的向我们展示了云南的民风民俗,让我们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地域美。

“山野对歌”突出人物美;“山路漫歌”突出的环境美;“村寨传歌”突出风俗美。

鞭辟入里悟内涵

沉浸在云南的歌会,我们被这些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风情深深感染着,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我们再次静静感悟文本。云南的歌会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生命的颂歌,它展示着这民族淳朴自然的天性。沈从文先生的大多作品,都追求“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而他的“湘西作品”系列,所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全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云南歌会的人物、环境、民俗的赞美,那么这形式美、环境美、民俗美合在一起就是民族的文化美。文中云南民歌在三种场合中的不同演唱方式、内容、目的和作用,表现了云南民歌的丰富多彩、悠久历史,在云南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多姿多彩、富有地域风情特色的民俗风情画。

三、 学以致用探写法

  沈从文先生还用细致巧妙的笔法刻画了歌会中的人物。他重点写了山野对歌中的年轻妇女、山路漫歌中赶马的女孩子和村寨传中一个年过七十的吹鼓手。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同有异。相同点都是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而不同点则是描写刻画人物时方法各不相同。

例如:山野对歌作者采用由点到面的方法来描写人物。点是对一个年轻妇女的描写,但紧接着在第三段作者说“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继而由点及面泛泛描写众多云南年轻妇女的性情,脸庞,白白的糯米牙,穿着打扮,特别是抓住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特色来描写了她们的衣裤、围裙、鞋等美丽的装饰。由此可见在这里作者的目的不是赞扬一个妇女的美丽和聪明机智,而是云南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妇女的勤劳、美丽和智慧。

再如,山路漫歌,作者在刻画赶马的女孩子时,并没有对她们的外貌进行更多的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对云南美丽风光的描写来侧面烘托赶马女孩的美丽,歌唱的优美动听。

  村寨传歌中对吹鼓手的描写着重年龄和会唱的歌之多,以此表现云南歌会参加人员广泛,风俗久远,为群众盛会的特色。

  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一些启示。第一、人物刻画为主题服务,不能脱离文章主题独立描写人物。第二、人物刻画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正面描写,可以侧面烘托,特别是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衬托人物是一个好办法;可以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概括地描写一类人。

《云南的歌会》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云南的歌会》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风民情,我们还从沈从文先生那里学到了多种多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风俗。

2.概括比较云南歌会三种形式,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3.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李家全】:从作者视角看,作者会说,我写了什么?这“什么”,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描叙的客观对象(人、事、景、物)是怎样的?二是“我”当时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我”用什么方法来写本文的?得看作者对话的对象,若是普通读者,一般没必要讲写作方法,若针对老师或学生,可能会谈谈创作的方法。可以想象,若是沈从文读者见面会上,沈先生会高兴地谈他在云南的生活经历,谈云南的歌好、自然美、人美、民俗文化美,是不会说人物描写方法,场面描写方法的。由此思考:语文老师解读文本,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普通读者的角度或作者的视角,侧重谈对内容的理解,而这内容的理解,必须沉到文段中,沉到文中精彩的语句中去才行。二是要从语文的角度思考写作的方法。 这两个角度,第一部分尤为重要。

 

 

【张茂平】

 

【李家全】:张老师非常细心,研究教参,研究单元目标,然后,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我们这次的作业任务是,写“文本解读”,既然要解读文本,老师就必须静下心来,细读课文,把你细读课文本的理解和发现表述出来,才是重点。读教参资料的表达,已不是“我”自己的东西,至于“教学目标”,是有效的“文本解读”之后,再思考的问题。要有主次先后之分,不能搅在一起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