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散文阅读教学之“文本解读”训练(5)

散文阅读教学之“文本解读”训练(5)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06 08:5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小结一下:文本角度多视角,一是作者的视角,侧重回答“我”写了什么,也会谈创作方法;二是读者的视角,更多关注文章的内容及人物的情感、主题理解;三是老师的视角,既关注内容情感理解,又关注写作方法特点;四是学生的视角,基本同老师的。老师和学生“这一篇”散文,一是了解、理解、体会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努力接近);二是学习、借鉴作者在此文中突出的、实用的写作方法、技巧,即语文经验。

 

 

【李家全】:我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文本解读文字之前,想调查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写“文本解读”文字时的状况?我写这篇“解读”文稿时,没有看教参,没有百度任何资料,就逐段读文章,写理解欣赏的文字。大家和我一样“祼读”写“文本解读”的,请举手。(注:只有我和李光老师两人做到。其余全部参考资料写的。通过交流可知,大家“文本解读”时,已离不开资料帮助,独立解读文本的习惯没有,能力欠缺,或心理恐惧,原创是伤脑筋的事。近半数是没有认真准备的,匆忙拟了个发言提纲,匆匆赶来,说几句应付。没认真做这个作业。)

     以下文字,是我的“文本解读”:

——写之前,结合散文常识和教学要点,我的几点思考:

一、沈从文简历和创作风格?

二、作者在云南的生活与经历?

三、“这一篇”散文类别?

四、从沈从文视角来解读文本?他想借此文表达什么?

五、“我”教师的角度,解读文本?

  1. 散文文体目标依据、原则?

  2. 单元目标要求?

  3. 有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

六、从“学生”视角解读文本,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

 

【祼读文本 我的解读】

本文原题是“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入选教材时,作了删改,改题为“云南的歌会”,可见原文比教材文本民俗的内容更丰富。从文本的题目看,删改后的内容主要突出“歌会”这一民俗活动,自然文本所有内容是围绕“歌会”来写的。

文本开头先赞“云南是诗歌的家乡”, “路南和迤西歌舞”的著名,然后,概括“我”的感受——“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可见作者不是一次来云南,对云南歌舞的印象,是由衷喜爱的基础上,逐渐深入了解。他介绍的“歌会”是怎样的呢?他又用怎样的方法来介绍“歌会”呢?

 

要介绍“歌会”,不外乎写这些:什么人唱?在哪里唱?唱的内容?唱的方式有什么特别?唱的结果如何?

作者在第

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用地方方言和地域事物写民俗:如“对调子”、“滚瓜熟”、“搭腔”、“灌木丛”、“荆条丛”、“绣花围裙”、“江米酒”、“解口渴”。

多用四字短语写唱的形式,句式整齐,简练生动,朗朗上口,与场面情趣、机智相符。

细描年轻妇女唱赢三个对手后的自信、轻松、喜悦的动作和表情,栩栩如生。

 

写完“对调子”,引出获胜的年轻妇女,自然转入对云南唱歌的人“女子”介绍。写歌会,歌再好听,舞再好看,皆由人所为。当然,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歌会里的人——富有云南山村代表性的歌手——女子。“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对是“对调子高人”妇女的赞美。写云南对调子的妇女共性特点,有哪些呢?作者写其“性情”、“劳动”、“长相”、“装饰”、“打秋千”,突出云南妇女的开朗、勤快、健康、漂亮(独特)、胆大的个性。写法上,细描处巧用地方事物——“透红枣子”脸、“糯米”牙、“毛蓝布”、“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绣花透孔鞋”、“平梁”、“打秋千”等。可见作者对云南山民生活多么熟悉,对山民观察多和入微。

 

4段,作者又回到“歌声”——“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皆有“美妙情歌声”。 写“骑马”悠行山野路,自然写歌声时时有,处处有,这歌声有“山鸟声”与女孩子“山歌”应和(妇女才对调子),女孩唱山歌不奇,“戴胜鸟” 清晨唱歌好听,“云雀”“飞唱”应和“最有意思”。这部分,女孩子唱山歌,赞其纯朴本色美,是略写;山野景色之美(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土坎边、报春花,仍是地域特色的景物)、鸟的飞动和叫声之美(“戴胜鸟”是写其形丽、声美,“云雀”是写飞唱的动作之奇),是详写,最具云南特色,写鸟声,仍不离“歌会”。

 

课文

作者先写壮观的场面,“人多”、“合唱”、“时间长”;然后细描“轮流低声唱”声音特点和唱法;再写唱歌的熟人之多,各行各业,可见“善歌”是民族本性,而“传歌”才是延续这本性的重要活动和方法。点明传歌的意义后,赞老年“吹鼓手”“歌库”,真乃奇人。最后,引用口头语解释“金满斗会”,“会”是聚会,盛会;“金满斗”不易解,可能是方言,相当于各类歌者(高手)大聚会之意吧。

这部分写“传歌”, 作者写盛况、写人奇,更多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写法上,用数字写场面,用比喻写歌声,用排比写群相,用赞美来特写。

 

全文小结:

一、文本内容:作者围绕云南的“歌会”,首先,是要向我们介绍了云南地区三种民歌的形式——“对调子”、“唱山歌”和“传歌”。三种歌会在对象、地点、内容、方法、声音效果、作用等方面各具特色。

 

类别

对调子

山歌

传歌

对象

妇女

鸟、女孩

男女老幼

地点

树林山凹处

山路屋顶草丛

院楼屋廊下

内容

情歌酬和

自然、随意

十二月花、随意

方法

对唱问题

即兴

按规矩唱

声音效果

机智、有趣

轻松惬意

壮观、神奇

作用

谈情说爱

开心

传承歌艺

作者视角

驻足观战

踏马观歌

人在会中

 

二、主旨情怀:作者如此动情细描云南的“歌会”,首先是喜欢云南民歌特色之美,其次是陶醉于云南美丽的地域风光和独特的(诗意的生活),再次是欣赏云南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传统文化。

三、写作特色(简叙中生动多样的细描和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

1.景物描写:有动有静,富有地域特色,风光美丽。

2.人物描写:群相或特定,概述或细描,栩栩如生。

3.事件或场面描写:多简笔交待,生活情境,有异域风情。

4.四字短语,美词丰富,方言生动有趣。

 

 

 

【确定教学内容】

一、“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