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感悟 > 一个八零后的人生经验阶段总结。(纯理论,慎入!)

一个八零后的人生经验阶段总结。(纯理论,慎入!)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01 01:19 编辑: 网络 查看:

一、 前言

  二、 论认识
  1. 学习的规律
  2. 认识等同于人
  3. 知识只能从物质资源中获取
  4. 从教育中获取的是再认识
  5. 再认识危害的几个实例
  6. 再认识可以转化为知识
  7. 教育学习的意义
  8. 教育学习的困难

  三、 世界的本质
  1. 世界的五个划分

  四、 物的本质
  1. 守恒,运动,函数

  五、 人生的本质
  1. 人生的三个字:定、克、在。

  六、 价值观
  1、价值的三个领域:资源,认识,函数

  七、 对18岁到28岁的建议

  八、 总结

楼主:林南坤 时间:2012-05-16 14:45:41

  一、前言

  因为生活中的痛苦和迷惘,我曾经迫切的希望能找到一个人生的导师。
  但是我找不到,唯一能给予我指导的只有自己。
  在付出了许多代价之后,我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走出了迷惘和痛苦。
  在这里我尝试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后来人,帮助青年人摆脱迷惘和痛苦的困扰。
  我相信这个文能切实的帮助青年人。原因在于:
  1、我曾经深陷于迷惘和痛苦,我就像熟悉朋友一样熟悉它们。
  2、我经历了较多的社会实践。本文的每一个字都源于我在生活实践中的深切体会。
  2、我读过很多的书,但是得来的认识几乎在社会实践中被全盘否定,有用的所剩无几。本文是以残存认识作为基础、渐进推导作为内容、实践反省作为检验,描述了我当前的框架完整的认识体系。其中解释了我青年时代的所有思想问题,也包含了我亲身践行的解决方法。
  我希望10年前的自己能看到这个文,如果是这样,我现在会过的更好。

楼主:林南坤 时间:2012-05-16 14:50:28

  二、论认识
  1、学习的规律
  学习是困难的。很多人不懂学习,所以开篇先谈学习。
  为什么说不懂学习?因为当前教育一昧强调勤学苦读,把学习模式化。它忽视学习本身独特的规律性和特有的困难,使得大部分人停留在原始的学习观,只能盲目的学习。

  要了解学习,就要先明确几个定义。

  1、知识: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
  2、学习:获取认识的过程。
  3、学习的分类:实践学习和教育学习。
  4、实践学习:在生活中观察接触物质运动的行为
  5、教育学习:阅读书籍资料的行为。

  和数学原理一样,本文的定义都非常简单,我会利用它们推导出各种结论。比如下面两个新定义:
  6、实践学习:对物质运动规律进行认识的行为
  7、教育学习: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进行认识的行为。

  进一步可以推导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和一个复杂的结论。

  简单的结论:教育学习的困难所在。
  实践学习可以直接获取知识, 教育学习只能间接获取知识。形象的说,直接就是睁着眼睛走路,间接就是闭眼用拐杖点着走路,用拐必然比用眼有更多的限制。文字就是教育学习的拐杖,它的限制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效率低:
  文字呈现静止信息,人运用单一视觉。以单一对静止,点对点作用,效率很低。
  2、精确性差。
  文字容易表述不清、轻重不分、纷乱拖沓,很难精确的反映物质运动规律。
  3、自扰。
  自扰的表现形式是:学生看书觉得自己懂了,做题却做不出来。
  其原理在于:人看书的时候,要么处于教育学习状态,要么处于实践学习状态。如果学习者由于倦怠等原因,停止了教育学习状态,就会自动过渡到实践学习状态。这时学习者认识的对象不是文字背后的物质运动规律,而是文字的物质载体。人看清楚了文字的一笔一划,一字一句,自然觉得懂了。实际上学习者根本没有在进行教育学习,对教材的知识仍一无所知。总体而言,文字的自扰作用即是:文字的作用是传递知识,但是文字本身也是知识,它常常会喧宾夺主,取代其传递的知识成为学生的认识对象,使学生的学习劳无所得。
  复杂的结论:教育学习的规律所在。
  教育学习只能获取认识,不能获取知识!
  举例来说:猪是物质,杀猪是物质运动,杀猪方法是知识,教育学习只对知识进行认识,即学生获得的是对于“杀猪方法”的认识。如果学生事先对“猪”一无所知,那么他在教育学习中就无法认识理解。由于“猪”是物质,事先对“猪”的认识只能从实践学习中取得。
  所以说,教育学习必须以实践学习作为前提。


  由此可以得出实践学习两个作用:
  1、人可以通过实践学习直接获取知识。
  2、实践学习是进行教育学习的前提条件。
  这两点意味着:实践学习决定一个人的认识水平!
  实践学习是包括交际,娱乐,旅行等等的一切实践活动。它的特点是需要消耗物质资源。可以说,没有物质资源,就没有实践学习。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物质资源分配不均,实践学习的机会人人不平等。

  由于教育学习的困难和实践学习机会的不平等,青年人的认识水平严重两极分化,造成交流的阻塞和生活水平的差距。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困难和不平等的情况下开展学习,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溯本归源,学习是获取认识的过程。要谈学习,就要先谈认识。

楼主:林南坤 时间:2012-05-16 14:51:30

  
  2、认识等同于人
  定义:
  认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能力。
  认识水平: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的作用:提高人的认识水平。
  请思考,人是什么?一个叫张三的人,他失去了财产,缺了手脚,我们还叫他张三。所以财产和身体不是人的主体。除去财产和身体,张三剩下仅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能力,既张三的认识。所以,张三就是张三的认识,人是认识!
  生活中往往倾向于将财富形体等同于人,而不是认识。那是因为:
  人的认识看不见摸不着,而财富体形客观可见,更容易被准确衡量。最主要的是,财富形体和认识水平一般成正比,较高的认识水平让人能高效改造社会和自身,获取财富和优越体形;持有财富和优越形体又使人得以接触更多的物质资源,展开实践学习来提高认识水平。财富形体正是代表着认识水平,才成为人的价值尺度。但是某些情况下,当财富形体和认识水平不一致的时候,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认识水平。这时候生活就不再依循财富形体衡量人的价值。比如,高庆昌家财万贯,却选择轻生;吕布体貌威武,却被人不齿;陶渊明粗茶淡饭,但乐在其中;小平同志身材矮小,却为人敬仰。认识等同于人,一个人的认识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面对生活,认识使人做出不同的行为,最终导致迥异的命运。
  这里也许有声音说:“没有身体,就没有认识!这是常理!身体才是人!”说的有理,我不反驳,但请看我的依据:第一、人的思想在某些情况下往往存在盲区,以至于常理不一定正确。比如地平论、地心论都曾经是常理。第二,如果认为身体是人,那很多思想问题就陷入死局。如果不能走出死局,为何不能反弹琵琶?

  所以说人是认识。人的一生,是认识的一生。由此得出两个结论:
  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的认识。
  人生的价值,取决于这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的认识水平。

楼主:林南坤 时间:2012-05-16 14: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