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心情日志 > meiguichayu(2)

meiguichayu(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0 13:06 编辑: 网络 查看:

    ②特质性焦虑:这类焦虑常具有遗传的,素质因素在其中,加上父母本人的问题,可使青少年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症状,并难以矫治。尤其是父母对其症状的焦虑性的反应会更加重孩子的症状,对矫治很不利。

    ③分离性焦虑:青少年,尤其是儿童、婴儿,当与抚养人,特别是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他会对与亲人、家庭的分离深表不安,害怕想象中的危险。如总担心会有什么意外事件,对家庭过分怀念,不愿离家,害怕一个人独处,严重的会妨碍学习,导致上学恐惧,见人恐惧。如一个10岁的女孩,其母亲因工作需要去外地,离家前数日,父母与其谈到外地工作一事,该女孩表现出不安、害怕,不愿与母亲分离,经说服后,她表示懂得道理,帮助母亲收拾东西,回家后就躺在床上哭,以后表现出烦躁不安,脾气大,总担心母亲会在外面出事,又担心自己生病,学习成绩不好,并伴随睡眠不好,做恶梦。一个月后考试成绩明显下降。该女孩为典型的分离性焦虑,自己叙述自母亲走后心烦意乱,处于惶惶不安之中,总是担心自己或母亲出什么事,又说不出担心的理由,所以导致学习学不进去,不能专心听讲。

    三、焦虑的临床表现及诱因

    1、焦虑的临床表现

焦虑与恐惧在许多方面十分相似,如面对陌生环境和困难事物时十分紧张,惶恐不安,担心害怕,但两者有一定区别。伴随恐惧所出现的担心和不安是有较明确的指向的,即是有具体原因的,如害怕某人,或某种特定场合,担心某种活动如考试或体育比赛的失败等。恐惧总是针对某一事物,恐惧的原因通常较为清楚。而伴随焦虑所出现的担心与忧虑是没有什么具体原因的,至少是没有被人意识到的。受焦虑煎熬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所害怕的东西是什么,而且长期处于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之中,十分痛苦。

    焦虑的青少年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地分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常常为某些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烦躁不安,担心害怕,甚至哭闹。这类青少年平时表现温顺,守纪律,克制力强,自尊心强,对待事物常常十分认真,又过分紧张。特别在陌生环境中,对待不熟悉的事物,更易出现焦虑反应。他们对待学习严肃认真,总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在学校总是担心与同学关系不好,待人处事谨小慎微,一点小事就往心里去,行为上优柔寡断,放不开。还可伴有睡眠障碍、做恶梦、食欲不振、心跳过速、多汗、头昏、乏力等心身症状。

    2、导致青少年焦虑发作的原因

    焦虑的发生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先天的遗传可影响青少年,使其患有焦虑的可能性比正常人要大。后天的环境变化,如生病住院、亲人的突然离去、重大生活危机,也可诱发焦虑。

    焦虑的发作一般都是先有先天的不良的素质,然后再加上后天的诱发因素。诱因在那些正常青少年身上不起作用,但对于不健康的个体则是发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下列诱因可诱发青少年的焦虑:

    ① 父母或教师有明显的焦虑情绪,使青少年对之进行模仿,学会以焦虑的形式处理问题。有一个儿童小时候总是体验到母亲的焦虑情绪,母亲常因为一点小事就焦虑不安,如当没有煤过冬或儿女离开家要出嫁等事情时,母亲总表现出焦虑的反应。该青少年便学会了以这样的焦虑方式处理事物,长大后,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也表现出焦虑不安,而不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问题。

    ② 父母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遇事总想其不好的方面,如常给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使孩子遇事总从坏的方面想,形成了忧心忡忡的性格,整天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③ 父母视儿女为知己,并向其倾诉许多家庭的压力和自己的不幸,如经济问题,对周围人的不满,对生活的不满等,而年幼的孩子并不能充分理解这些过于大人化的问题,在这种矛盾的处境中,青少年易于产生焦虑。

    ④ 父母或教师对孩子的苛求,对于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总是表现出不满,反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远远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及,使孩子总对自己不满,陷入自责中,也会导致孩子的焦虑反应。

    ⑤ 教师或父母的严厉惩罚也是形成焦虑的诱因之一。有的家长或教师对孩子经常实施严厉惩罚,而惩罚之时并没有明确要求孩子该如何做,没能提供确切的行为准则,使孩子在恐惧担忧中生活,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大祸临头,自己总是要犯什么错误,形成焦虑的个性。

    ⑥ 学校的课程设置如果没能考虑学生的能力特点,过于高难,也会导致学生的焦虑。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在学校中就会没有安全感,不断地乞求好成绩,却又不能得到好成绩,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总是担心完不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考试不能达到大人的要求,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中生活,最终学会焦虑的方式对待生活。

    ⑦ 青春期的适应问题如果没能解决好,也会导致焦虑的形成。青春期中,随着性的成熟,个体对生活的要求和生活态度都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开始具有更为明确的自我意识。如何重新认识自我,适应这一时期的身体变化,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欲望的诱惑,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可成为焦虑的诱因。了解了这些诱因,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努力避免这些诱因的出现,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青少年学生应早作心理准备,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焦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较为复杂,因为它受到许多因素如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者学习能力,学习情境压力等因素的制约。

    一般来说,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低或过高的焦虑对学习不利,两者呈倒U字形关系。如图4—1所示。从学习难度上说,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果好,高焦虑效果差;难度小的学习,高焦虑的效果相对优于低焦虑的效果.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还受到个体能力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能力中等而低焦虑者,其学习成绩比同等能力而焦虑高者好;能力低的学生,无论焦虑水平高低,成绩都差,但低焦虑更有利些;能力高的学生,相对能力低的学生,不管焦虑高低,成绩都较好,但高焦虑更能促进学习,而低焦虑会对学习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此外,就学习情境的压力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看,一般是低焦虑者因情境压力而提高学习效率,高焦虑者因情境压力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若学生本人学得较为紧张,教师就不能再从外部给他压力;若学生学得较松垮,则应从外部加压,这样才能使两类学生均产生较好的效果。

五、焦虑水平的调控

我们说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学习,所以必须加以调控。调控的具体方法有:

    1、调整学习负担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安排学生的学习和课外作业,使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不过重,也不过轻。

    2、目标转移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后,应转移目标,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转移对原学习目标的注意,在轻松活动的调节下,焦虑水平下降。

    3、自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