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减肥 > 太极拳整体动作中的若干要点(4)

太极拳整体动作中的若干要点(4)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08 22:01 编辑: 网络 查看:

身弓以腰为弓把,脐后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原动力,两腰肾旋转抽换,带动胸背部肌肉弧形松沉,变换虚实。开呼放劲时,重心下降,劲往前去,而命门穴微往后撑。合吸蓄势时,命门穴先微往后撑,躯干和四肢都有松沉之意,使重心稳定下降,在推手运化时做到“让中不让”的作用。哑门(颈椎第一节)和尾骨为弓梢,上下对称,调节动度,加强其蓄发之势。身弓备,则腰部柔韧、中定而下沉,上于“哑门”虚竖,大椎鼓起(即拨背的作用);下于尾骨前送,起到舵的作用而内劲有上翻之意。

手弓以肘为弓把,以意贯注于肘节,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手腕和颈下锁骨为弓梢,弓梢必须固定,前后对称;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而下沉,腕关节柔而不软,称作“坐腕”;锁骨用意来固定,不使摇摆;锁骨管着两手的动向,锁骨的固定是两手固定的前提。手弓备,则听拿化发,处处能整而不乱。

足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足弓备,则膝关节有力而微前挺(膝关节不可超过足尖),胯骨松沉而后撑,臀部与足跟齐,臀部之劲要贯到足跟,两足跟(足趾、足掌、足跟)下沉而又劲往上翻,腰腿之劲自然相顺相随。上下、左右、前后相反相成,对拉匀称。使能做到劲起脚跟,主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五弓合为一弓,以身弓为主,臂弓、腿弓为辅,以腰为轴,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上下能相随,中间自然相随。每站一势,须检查是否五弓俱备,是否形成既能“八面支撑”,又能“八面转换”的蓄势待发。

太极拳全身的总虚实在于腰肾的转换,腰肾转换的枢纽在于腰脊命门穴。腰脊一转而周身全动,缠绕运转,无不顺遂。内外合一而主从不乱,上下相随而贯串协调。腰脊命门穴是“身弓”中关键之关键。

五弓合一在推手时表现为一搭手即五弓俱备。源动腰脊,周身劲整,能够“机有己发,力从人借”,弧形走化,直线发劲,动之至微,发之至骤,蓄发相变,滔滔不绝。所谓“全身都是拳,全身无处不太极”。

五弓合一是全身内外整体劲练法的一种具体规定,练拳和推手是一致的,练拳即为推手,推手仍是练拳。一站势为静,静中触动;一变势为动,虽动犹静。处处时时能“五弓俱备”,是做到“劲以曲蓄而有余”的必要条件。

五、动作正确

(一)步法

步法中的几个基本姿势称为“步型”。步型经过移动转换才称作“步法”。

步型是下肢固定的姿势,步法是下肢变化的动作。步型和步法如果没有规律性,上身就会出现歪斜别扭,浪费体力,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呼吸不能调节顺遂。因此,学拳必须首先把步型和步法辨别清楚,练得正确,为开始学拳和练好拳套奠定基础。太极拳是短打类型的拳种,更着重步型步法的研习,使能“迈步如猫行”那样轻稳敏捷。

太极拳对步法的要求是:进退转换,虚实分明。左虚则右实,左实则右虚。前进后退时,身腰随着转换。迈步要轻灵,不可重滞;落步要稳健,不可摇摆、颤动和笨重。

步法是平衡和支撑全身的根基,动作的灵活或迟滞全在步法的正确与错误。

太极拳的步法和手法同样地须走弧形,划圆圈,决无直来直往,直上直下的动作。腿部的动作又须和手臂的动作同时协调进行。只有“手随足运,足随手动”,才符合“上下相随”的原则。迈步时先须将一侧的胯根微内收,这一侧的腹部充实,坐稳在一腿,稳定重心,然后另一腿缓缓地弧形迈出,但膝关节须微屈,保持膝关节的蓄势和灵活性。落脚的方向、角度和转变时足尖的外撇、内扣,或脚跟的左旋右转,其主次先后,都须辨别清楚,虚实主次,条理分明。

太极拳步法的虚实变换,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这是为了动作做得细致,为了“运劲须无微不至”。这种渐变地分清虚实的练法,轮换以一条腿支撑全身的重量,似乎得到轮替休息的好处,但因动作的缓而匀,一条腿的持续性支撑力很大,因此运动量也是很大的。所以久练太极拳的人,腿部肌肉特别发达。

两腿虽然分清虚实,还应该虚中有实,实中的虚,“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只有虚实互相渗透,才能变化灵活。

凡前进的腿,必须先提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足尖斜向下垂,再由屈而伸,缓缓踏出,足尖由下垂渐变为上翘,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足尖落地,全面落实。做云手动作时横行前进的腿则须先落脚尖,然后足掌、足跟落地,全面落实。凡后退的腿,必须先提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足尖斜向下垂,再缓缓后伸,先落足尖或足掌,然后全面落实。

两足开立,凡后腿稍向前移动而不向前迈出的,都是先提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先落足尖或足掌,然后足跟落地,全面落实。如“手挥琵琶”、“高探马”等动作,都是后腿向前移动而不迈过前腿,这种步法称为“跟步”或“垫步”;后腿迈过前腿的为“上步”;前腿向前迈出为“进步”;前腿向后退的超过后腿为“倒步”;后腿向后退的为“退步”。由于前后足间距离不大,前后足跟也可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动步进退时较为直接稳键。劈剑、刺枪的步法即是,以便于前足进时后足随即跟进,后足退时前足随时后退,这种步法称为“击步”。前进时的弓箭步,后退时的丁八步都应有接近于肩宽的间距,这样,在动势与停势时站得稳妥。

双人对练或竟技时,一但被对方牵动需要动步,向前动要动前腿,因为前腿向前最多“两步”即可站稳,并能调整身法迅速反击对方。反之则最少“两步”稳定身形,却不能做出反攻。需向后退时应先退后腿,这样,最多“两步”能调整身手反攻其身。否则,最少“两步”站稳,甚至一退而不可收拾,直到无法变化而落败为止。

(二)手法与眼法

太极拳的手法,手臂须松柔圆活,动作螺旋式地旋转作大小不等、方向不一的弧形或环形,横直顺逆,直落伸缩,应走弧线,使关节圆转如意,筋肉纤维得到舒松的运动。“沉肩坠肘”,就是要求把肩关节、肘关节放松而下沉。这样操作,可以帮助胸部宽舒,气不上浮,更有利于手臂引伸、回缩时力量的加大。肩肘关节的放松,须在每次练拳时对每个动作用意识引导,起到伸筋拨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