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圆运动(3)

太极圆运动(3)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2-25 11:4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自注: 一气含水火,水火(蒸汽)为阴阳两极,土为中间状态木为加热化水为汽过程,金为降温化汽为水过程。土为中间状态——加温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状态为脾土,降温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状态为胃土,两土居中自成一太极。 

    男女左右脉象说

经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人分男女,脉分左右。左血右气,女有别,试以脉象说之:左脉木生火,震下一阳(尺)经巽太阳之开(关),化离外二阳(寸)而出,以精化气,一分为二,是为散,阳之用也。
右脉金生水,兑下二阳(寸)由艮太阴之开(关),化坎中一阳(尺)而入,以气生精,二合为一,是为聚,阴之用也。
男子阳用有余,故脉象常大于左;女子阴用有余,故脉象常大于右。孕脉云左盛为男,民间谓男左女右,皆是此理。然今时之人居变处动者多,守常归静者少,欲竭精而耗散真,华其外而瘁其内,两尺恒弱,阴阳俱小,反为常见,又不可盖以常数拘之也。

 问:

 我倒觉得应该是从右尺肾阳上升,蒸发脾胃(关)水谷精气入肺(寸),肺收敛精气凝结成心(左寸)阴液,再化为阴血入肝(左关),肝血化精入肾(左尺)为右尺提供上升只能源,这样循环往复。
右脉主升化气,左脉主降成阴。男人升强降弱,固右强于左。女人多内敛固左强于右。 

三七生:

然。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先天行于左,后天行于右。此说颇合今人之脉象,今人右寸关大于尺,右尺浮弦逆升,水气不藏,反泻于土金,正顺后天人欲之故。
肝血化精入肾之说似与五行顺生之序不合,精血相生之理拙论《津液气血论》聊供参正。 

孙海亮晶晶:

非常好的逆流观点,左升右降,与右升左降,个人认为是并存的,阴阳相互对流互化,左路初之气厥阴风木,为阳气最弱时,当为阴气最旺时,肝血化精入肾(左尺),。。。。。到六之气太阳寒水降于右尺,太阳为阳中之太阳,阳气最旺,相合于右尺肾阳上升(为阳气最旺时)。正合与伤寒论的六气互化!理论与经方实践相吻合。

赞叹!三七先生、宇轩先生!

三七生:

然。左路重用酸敛确可将木气收入水中,所谓酸以泻之,泻其辛散之用,正所以补其收敛之体。水与木同居下焦,二者相比,木为用,水为体。

孙海亮晶晶:

然,左路,厥阴风木,薄阳以化重阴,如果脉象浮弦大,木气失位,行盛暑之令,当重用酸敛木气,苦泄相火之法,以降之收之为治!肝体阴用阳,阴为体,阳为用。

悠然子:

我的看法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脉气皆由两尺所发,左尺肾阴为体,右尺肾阳为用,阴阳共居一

室,同属于肾。左右皆升,皆降于右寸肺【阳明降,金生水】。

五脏惟肺金独降,余脏皆升。脾土为气升降之通道,定义为“运”

“转”,不以升降言。六气之太阳寒水阳明燥金,皆包含肺之功

效,寒水燥金之降,即肺之降。详见于下文:

脉气运行简述————

饮食之入,始于右关【脾胃】,主运化,可理解为赚钱部门,

当最强【有力,脉位秋】为好。运化之物化为血液储藏——

土养木,肝主藏血,存钱部门,右关之脉【肝】,当最强

【有力,脉位秋】为好。血之精华为精,下输于肾阴——精

血同源,主藏精,脉当最沉【有力,脉位冬】。

肾阴若水【能源】,肾阳若热【能量】,水热合为一体共存

——阴阳互根互用。心肾同属少阴,心念动,引发肾阳的点

火,肾精化为气血,循肝【左关】上行——水生木,至心

【左寸】——木生火,心火炎炎,心为能源-能量转化器,

转化能量供应全身。一条线路直上供应脑部——心主神明、

经过肺【右寸】敛降;


另一条线路直下肾阳,肾是皇宫,先天之本【右尺】,供养

输送能量到后天之本脾胃【右关】,脾胃属土,土生金,能

量供养输送到肺【右寸】,与心路汇合。

最后,金生水,肺【右寸】引导气血能量输送回归到肾阴【

左尺】以肝作为运输途径。由此完成一个圈的循环。

姜与炙甘草:

用图直观表示一下:

左血                右气
离  寸              兑  寸
巽  关(太阳)      艮  关(太阴)
震  尺              坎  尺


    阳  气  论

中医的“阴阳”观一向是被奉为重中之重的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一开始便讲到阴阳五行,讲到阴阳是如何依存互根及消长变化的。在临床上,“阴阳”观同样每时每刻地都在指导着遣方用药。“阴阳”为八纲辩证之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明之府也。”你看,《内经》一开始就把“阴阳”观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还没完,接着就说“治病必求于本”就是说,“阴阳”是根本,你把握了“阴阳”也就把握了人之根本,也就把握了辩治之根本。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说明了阴阳的相互关系。简单说,阴主静,藏于内为阳气化生之源泉;阳主动,为外在之活动。换句话说为一体一用。体是基础,用是外在表现及功用。好比一辆汽车,它的功用是载人或载物。如果汽车没有动力,也就是没有了“用”,再好也不能奔跑,那这汽车就是废铁一堆。反之,连汽车都没有也就是没有了“体”,载人或载物则无从谈起。

但这里有一个主导问题,也就是阴阳谁为主导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医的理论是源于自然之道的,主张天人合一,即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把阴阳的问题放到自然中去看看,就会觉得豁然开朗。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就太阳与地球而言,太阳为阳,球为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都来自太阳,换言之我们生命活动的能源本原于太阳。假设没有太阳,我们地球上会有如此繁多的物种及繁衍不息的生命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阳气为主导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就是说,把阳气比作天与日,没有阳气的彰显,也就没有任何的生命形式存在,也就无所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