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腰的说法是“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摔跤法的诀窍,也强调“拧腰变脸”。而搏击中的出拳出腿也要旋腰转胯,这都说明腰在技击性上是何等重要。为了尽快地掌握腰部姿势,我们可采用贴墙蹲起的基本功练习。具体做法是:两脚平行站立,相距一拳,或与肩等宽,脚跟离墙约一尺,至自己小腿的长度之间。站好后,缓缓屈膝下蹲,蹲时背臀不能离开墙壁,足跟不能离地。下蹲的程度随着功夫的增长而逐渐增加,长久坚持练习,有助于直腰、敛臀及腿力的加强。如果没有靠处,则采取反复作屈膝全蹲练习。但蹲起时,要保持松腰敛臀的状态。这样的单练,除有助于直腰姿势的养成外,也特别增强腿力。
(六)臀部姿势要领
臀部姿势,要严格要求。特别注意练拳时要垂臀、敛臀、裹臀、护臀,调裆、吊裆、和尾闾中正等等。以免运动时,臀部左右乱扭或向后凸出,使臀部失去自然下垂的状态。
有些初学太极拳的人,为了敛臀,就将小腹绷紧,或臀部用力前收,姿势呆板僵硬。这就破坏了呼吸自然。而正确的作法是:先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轻轻使臀部肌肉向外、向下舒展,然后再向前、向内收敛。就像用臀部肌肉将骨盆包裹起来。又似乎有一种用臀部稳稳托起小腹的感觉。其作用恰如吊车的后坠一样,可总加手臂上的棚劲。脊骨根向前收提,其所对的方向永远与身体所对的方向一致。尾闾骨在练拳中所起的作用,恰为船尾后舵影响船行方向一样。这样,除可以保持脊柱的正直外,腹部肌肉也易于放松,内脏时刻处于自然位置,因而呼吸深长舒畅,身体重心能稍稍降低,容易维持身体的平衡。但在臀部松垂内敛的过程中,必须屈胯、屈膝、骨盆方能灵活,这样保持臀部自然下垂和微向前收的状态,则臀部蓄力加强,使臀部姿势正确,并能提高腰腿的灵活性和下盘的稳固性。
(七)下肢部的姿势要领
1、裆
在太极拳的演练中特别提出,要园裆、吊裆、紧肛(即指肛门和会阴内缩)等等。都是讲要注意提肛。因为肛门和会阴部软组织,在人体上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容易损伤,并直接影响到腹内脏器的功能。因此对这部分的锻炼是极其重要的。但不能用力上提肛门和内缩会阴。在练拳过程中,只要有收缩肛门和内缩会阴的意识即可。
裆既要圆又要虚,不可出现夹裆和尖裆(这样重心不稳)。要圆裆,主要是为了姿势转换圆活。具体做法是:在胯关节的松活下,用脚外沿着力,并配合膝关节微微内收,动作需膝关节外摆时,将两大股骨从外向内合将胯根撑开,同样起到圆裆作用。
在动作中,遇到隐于内或显于外的发劲时,须有腰裆部的变换来助势,才有利于发劲的正确和“沉着松静、专注一方”。并增加其“曲中求直”的直射速度。腰裆的变换对于稳定重心和调整重心、对于身法、手法、步法、变换的灵活和配合,都能起到调节作用。
身体下蹲时,两胯撑开,裆就能放宽撑圆,容易使裆劲自尾骨上升。但下蹲时,裆的高度不应低于膝盖,否则运动量会降低,形成与尖裆相反的荡裆,裆劲就不能收敛上升,两脚外侧边从而虚浮,虚实变换不灵。
腰的变换虚实与裆的开合虚实必须密切配合,动作协调。动作变换时,腰裆必须松活,动作才能灵活而不呆滞。腰裆不松不活,内劲运转就会显得迟钝。
推手时,化劲得顺遂重心调整。方向、力点、角度的变换,主要在于腰裆的变换。两手与胸间的运化仅居于次要的地位。推手时,能掌握“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技巧,腰裆劲的变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发劲时(不论是隐于内或显于外),尤须裆劲下足,重心下沉往前发放,内劲才能沉着透达。
2、胯
下肢三大关节为胯膝踝。
首先应当要求松开胯关节。胯关节松开后,腰腿动作就更为灵活协调。
在圆裆之下松胯,可使耻骨联合,运动度扩大。这样,就灵活了腿部的弧形运动,使内劲上升到腰脊,这就起到开胯的作用。但开胯时不能太过。或者坐身时,裆低于膝盖水平,就会形成“荡裆”的毛病。因为开胯太过则拉力松弛,反而使腿的基础浮而不固,伸缩力不强。
胯关节是调整腰腿动作的关键,胯是腰腿的转换之处。关节不松开,就不灵活,腰腿也就很难相顺相随,可见松开胯关节是很重要的。以腰部为轴心微微转动时,骨盆也连带地在微微转动。因此,转腰实际上是在转胯,由于胯部负担上体的重量,这样胯关节的松开要比肩关节松开多一段训练时间。所以练架子,同时也可以单独进行一些弯腰、压腿(压膝关节、压胯根)和高踢腿的基本功,以便帮助胯关节的松开,提高其灵活性和韧性。
在换步移位时,实腿的胯根要向里抽旋而下沉,随着转腰,身体姿势微向下蹲(但必须保持上下一条线),同时另一条腿缓缓抬起伸出,待足落地后,逐渐将重心转移到这一腿,到定式时落胯塌腰。这是近代均匀缓慢的太极拳在锻炼时加大运动量的重要方法。在“上下一条线”的姿势下,上部虚领顶劲,身法端正,下部腰裆劲下沉,贯到足底,犹如大树的干枝在上升,而根枝在下降。在实足时,胯根微向内抽而下沉。虚足缓缓伸出时,不但虚实分明,也是胯撑开、撑足的一瞬间。每势变式时的“活腰”与“开胯”,完成时的“塌腰”与“落胯”,久而练之,胯自然松开,能使腰腿的转动非常灵活,迈步轻灵开阔。
太极拳对膝的要求;
腿部支撑全身活动的重量,而以膝关节的负担最大,因此膝关节必须有力而又灵活。太极拳经常屈膝做缓慢均匀的动作。动步时,始终轮流以足支持重心,胯根撑开旋动时,膝关节随着另一只提起,缓慢迈出而旋动着。因此膝关节的负担量要比练快速动作的拳种要大的多。
初学太极时,只能架势高些来减轻膝关节的压力,否则会引起膝关节肌肉过分酸痛。迈步时,先提出虚足的大腿,使力量集中在膝关节,来带动脚跟提起。做踢腿和独立动作时,先踢腿把力量集中于膝关节,膝盖上提的高度至少于胯平齐,韧带拉得开的,可以提到膝与心口平齐。经常练习独立双手抱膝,使膝部紧贴胸部,独立提膝提的高,腿也能踢的高。
提膝把力量集中于膝尖,可以把周身劲力节节贯串地透达于足尖,加强发力。胯根的撑开,肌肉的缩而后伸,关节的柔而韧,能使发力加强加大。以足球运动员为例,伸直膝关节的骨四头肌(大腿前面),一收缩,再一脚踢出,力量就比较大。
太极拳对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