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从历史演进看人物画发展

从历史演进看人物画发展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22 23:4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新石器时代装饰人物画

  人类一切文化艺术都是从劳动中产生的。人类的手、脑在劳动中为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作,逐渐得到发挥和发展。特别是人脑的发达促使人类逐步地认识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产生了审美观念。在这个基础上也产生了表达美的欲望,绘画便由此而出现。远在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陶器上用红、黑、白等颜料画出各种纹样,如: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其中人物纹样以西安半坡村型彩陶器上的“人头图画的形象和特点……是氏族部落举行重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时的氏族成员装饰的图像……人们为祈求取得更大量的生产物质的欲望而以图画表示自己的心意。”另有马家窑彩陶盆上画的舞蹈纹样,五人一组,共三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纹样简单明了,寥寥几笔,把先民们在劳动之暇,欢乐歌舞的情绪表达出来了。这些原始装饰艺术和所有的观念形态一样,都来源于劳动实践,是人们从劳动中得来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某种要求,其意义在于实用。这个时期被美术史家划分为实用化时期。

  三代、先秦及秦汉时代的人物画

  夏、商、周三代至汉代被美术史学家划分为礼教化时期,以礼教辅助政治法律,维护统治者的最高权威。诚如唐·张彦远所谓:“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即诗、书、易、春秋、礼、乐)同功四时并运者也。”在夏、商二代(约公元前22—11世纪),绘画范围於礼教之下,根据“以神道设教”的政治要求,兼有神话色彩古圣先贤故事画,以寓警戒诱掖之意。绘制《史记》记载商之贤相伊尹(名挚)曾对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刘向《别录》曰:“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又《尚书·商书说命篇》云“高宗武丁,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可见当时人们已经进一步重视画家主观情思的作用与主观情思的表现,在创作方法上出现了人物历史故事与写真,开创了人物画之先河。

  周代(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256年)继承夏、商二代,对绘画倍加重视,设官吏掌管。从《周礼·考工记》云:“设色之工,画缋钟筐慌。画绘之事,杂五色,青与白相次,赤与黑相次,玄与黄相次。”周代冕服分九章,按一定法规排列以区分等级。马融曰:“周制冕服之章九,则画宗彝于衣。”且经常借用壁画中形象、色彩魅力达到礼教意旨的要求。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曾参观周朝劝善诫恶的宗庙壁画,使他深受感动。《孔子家语》云:“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辅成王图画,孔子观后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相传楚国的诗人屈原观楚国宗庙的壁画,画上的山川神灵和古圣先贤,启发他写出了名诗篇《天问》。其他有关人物画的一些故事很有传奇色彩,如在《说苑》中有个叫敬君的画家,被齐王征召去造九重台,多年不能回家。他为了弥补思念美丽的妻子,便画像每日相视,后被好色的齐王看见,竟然夺其妻而去。可见这一时期人物画也有相当水准。在《韩非子·外储说》中,记有画鬼怪容易,画狗马难的理论。这些记载说明了当时人物画不但有幻想的神话故事,也有历史人物故事画、肖像画,在艺术描绘上已达到使人感动的地步。这个时代绘画真实面貌,可从现今发现的晚周帛画(1949年,在长沙近郊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和战国帛画(1973年,在长沙城东南楚墓中出土)中窥见一斑。其用线描造型,笔致圆转流畅,形象刻划生动,画面意趣盎然,在早期中国人物画中艺术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秦代在绘画方面的史料很少。仅从咸阳秦宫殿遗址和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文物中,可推想将有精美的壁画出土。汉朝继秦统一天下后,在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打破社会经济的地方局限性,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商业活跃,对外开辟商路,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形成了民族文化的空前高涨。但由于汉王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来制约人民的思想,汉朝绘画,被统治阶级重视和利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汉代是礼教化绘画最盛行时期,内容形象均以人物为主,其形式多为壁画,缣帛。从宫殿、官衡、祠堂、庙宇、住宅一直画到地下的墓室。壁画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功臣名将,娥皇女英陶唐诸像,有佛画,神话传说。如麒麟阁、云台的功臣名将像,鸿都门学的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於壁,以祭之。王充在《论衡》中说:“宣帝时图画烈土,或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现在,只墓室壁画尚有较多遗存。如辽宁金县营城子和辽阳三处汉墓壁画,描写的是墓主人的生活情况:车骑行驰,舞乐杂技表演,贵族饮宴的,厨夫忙碌的,都画得真实生动。河北望都的汉墓壁画,用笔勾勒和粗笔渲染相结合,所画人物个性明显,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很强。

  除壁画之外,还出土有屏障和卷轴画。汉武帝赐给大臣霍光的《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后汉顺烈皇后用来鉴戒自己的《列女图》,以及同大学士班固、贾逵主持之下绘制的《经史图解》、元帝时之《后宫图》等。湖南马王堆和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西汉初期帛画,内容多是表现人死后升天堂或下地狱的迷信色彩的景象,但也有表现现实生活的农耕祭典等图画,艺术处理多采用写实和装饰相结合的手法,汉代人物画的名画家也很多(一些士大夫也加入了画家行列)。但是流传下来的画很少。据考据汉代画家流传下来的有12人。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张衡、蔡邕、赵岐、刘褒、刘旦、杨鲁。据《西京杂记》记述,毛延寿在王昭君远嫁匈奴事件中,因丑画王昭君触怒了汉元帝刘□被杀了。刘安在《准南子》中云:“画者,谨毛而失貌”。说明汉代人物画表现技术达到相当纯熟,并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总之,汉代的人物画继先秦之后是一个大发展时期。晋朝陆机说:“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把绘画牢笼于封建礼教之下并为其服务,象《诗经》中的“雅”“颂”一样,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宣扬封建统治者的伟绩功业,以求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绘画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用和提倡,客观上也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人物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589年)佛道教日渐盛行,宗教画应运而生(壁画、卷轴画),蔚然成为绘画主体,开始了宗教化时期。此时,山水画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花鸟画开始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