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中国散文家》2015.5期“我见故乡多妩媚”(6)

《中国散文家》2015.5期“我见故乡多妩媚”(6)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13 06:2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一路前行,过十八相会,上左手的芝麻河梁,又绕过九盘梁,不一会儿,车子拐上一个小山顶,大家下车。新坪村金羊寨休闲娱乐中心设施建设和回廊栈道建设点,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芝麻河梁基本竣工的娥曼沟天池到了。

娥曼天池占地

下了车,才感觉到坐在车上看风景,与走路看风景是多么的不同,大家谈笑风生,沿回廊栈道环绕着散步,一边看风景,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心肺通透,浑身舒坦。人们把娥曼天池叫金蝉天池,我不反对,但当我安然的信步湖畔,感觉像身在梦境,天地间,飘动的云朵像顽皮的精灵,碧色的湖水似一方魔镜,倒影着四周色彩斑斓的树木,栈道依山而建弯曲盘旋,人只能沿栈道而行,一会儿,红枫飘落,黄杨飞舞,一会儿,青岗撞怀,矮松挡道。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景象,有几棵树硬是从栈道的木板中“长”了出来,直接扑到人的怀里,大家不由得一乐,都说是工人们有意为之的,其实,不仅保护了几棵树,更显得栈道自然天成呢!再看,湖中的一块石头上居然也长着一棵松树,悠然自得。而陇南最高峰——海拔4154米的擂鼓山就在不远处,静静地屹立在瓦蓝的天空下,陪伴着这个天上的湖泊。

站在天池平面图的宣传牌下看,层层绿荫里的天池多么像一颗晶莹剔透的“冰种”翡翠,青葱如水,越往湖心,颜色越深,仿佛在湖心里藏着许多神奇的秘密,不断地吸引着你。再看整个湖面,又清爽优雅,宛如晴空一样蔚蓝清澈。似乎,叫翡翠天池,稍嫌直白了些,拘囿了思维和遐想力,一看字面便一清二楚,也许,还是叫娥曼天池为好,人名和地名纠葛在一起,其间的缘由必定来自于烟火的民间,恩爱情仇甚者神话传说都让人神往,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高高的山顶,独有一汪深情的湖水,仙境般美丽,不是上天的赐予就是自然的造化,要么就是上天的女儿,擂鼓山的妻子?在远方,擂鼓群峰层峦叠嶂,山顶常年覆盖着白雪,令人联想到那是一位头戴银色盔甲的勇士,忠贞的守卫着自己的疆土与妻子,让他们感受到爱和责任。在我的心目中,如果说擂鼓山是一座神山,那么娥曼天池就是一方圣湖,承载了我们凡人太多的理想和祈愿。凡人的一生,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达到最终的目的,是我们太贪心,还是生活原本如此,总有不尽如意的地方?总之,还是有点遗憾好,免得前行的路上,没有了足够的韧性和冲劲儿。

一圈走下来,稍微有点累了,一个人安静的站在湖畔,环顾四野,你会发现,湖畔的边缘空地上种着矮矮的荞麦,正开着娇弱的小红花,有的已开始结籽。四周的各种树木,似乎就是为湖水而生长,高低疏密,色彩聚集,红黄翠墨相互交错,自然协调,相得益彰,犹如一幅幅炫烂的水彩画。那些树木一层层聚拢在湖水的周围,又被蓝天白云倒影在湖中,天水一色,华丽而宁静,却并不孤单。轻轻地投下一颗石子,小小的涟漪环环相抱,悄悄地荡漾而去,消失在远处。恍然间,我仿佛不是站在湖畔,而是被娥曼天池的温婉灵秀所包围,世间的美莫过于此了吧!

娥曼沟内有许多藏民族的神话传说,大都是天神护佑子民,劝导人们爱惜自然万物,所以,多年来,沟内的植被环境一直很好,得益于生活在那里的藏族群众了。很早就知道,藏民族有着自己的民族宗教信仰,有心灵的归属感,物欲少,尊重万物,懂得爱护生命,他们从不轻易破坏生存环境里的一草一木。比如,我的一位藏族女朋友曾经说过,他们春天采药或者挖野菜后,都会将虚土用脚踩实,让其恢复原来的样子,不然,来年就不长草了。他们不担心自己能不能采到药和野菜,而是担心草的生长,听了,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仰,多么单纯善良的心智。我想,大山的子民一定是心性里融入了山水的品行,心灵才会变得如雪山般洁净!

同行的女伴中,有几个是做生意的,听说娥曼沟天池美不胜收,特意歇业一天,她们都是第一次到娥曼天池游玩。我给她们拍了好多照片,回家翻看时才发现,她们一直在美景中笑,开心极了。其实,何止是她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啊!浓墨重彩的秋色,自然天成的风景谁不喜爱呢!不到甘肃陇南宕昌,你就不知道官鹅沟大景区之雄奇秀丽,鸟语花香;不到官鹅沟大景区,你就不知道娥曼沟天池之锦绣华彩,如梦如幻。

金秋里的娥曼沟天池可谓处处有景,弥散着丰润的秋天气息,奉献给人们的是一场精美的视觉盛宴,身临其境方能感知,观山,看树,赏湖,望雪,让你深识其颜,享受其趣,不为别的,只为那片宁静的碧湖与陶然的心境。

 

 

人在小区

 

李 御

 

李御,出生于湖北通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作协全委会委员。现供职于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前些年已出版散文、小说、传记文学作品集五部。近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散文》《长江文艺》发表散文作品数十篇,多篇作品被收入散文年选与作品集,有的还被鲁、豫、苏等地列入高中文科试题。

 

 

我是上世纪90年代末搬入现在居住的小区的,那时小区楼房不算太多,入住的人也不算太多,所以就很清静。晚上偶尔能听到几声狗吠,也如住宿山野乡村一般,那只是寂静中的唯一声响,不必介意,也没人介意,所以每天就睡得异常踏实。

那时,每天单位有班车开往市区,从三环外进入市中心的好长一段路,几乎看不到机动车,早晨偶尔有拉菜的三轮车与摩托车驶过,就觉得很稀奇,总会从车窗伸出头瞅上一会儿。看看开车的是男是女,看看车厢里都装了何种菜品,晚上下班后顺便就可以去菜场买上一两种心仪的菜蔬。

那时车太少,路况也不算太好,但班车行驶在路上,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当时决策者的目光还无暇顾及这块地方。

小区虽小,却很方便,“双休”出门擦个鞋,补个衣褥,换个拉链理个发,很方便,也很快捷,不必劳神费力,走

家中来了客人,到附近肩挨肩的小餐馆,想吃什么尽管点,消费不贵,主人、客人皆大欢喜。

那时出门,不可不必紧张兮兮,左顾右盼,害怕左边来车,右边来人。你尽管可以在小区内的任何一条通道,作闲庭信步,没人妨碍你,你也不会妨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