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练太极拳之经验(3)

练太极拳之经验(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14 17:28 编辑: 网络 查看:

       即如杨澄甫受祖传的太极,用了大半世的工夫,徒弟也教的不少;论他的本领,北平武术界的人,谁也不敢批评他一个坏字。杨家的太极拳架式,比较吴鉴泉所传的开展,步马也宽大。练习起来,容易增长内劲。杨澄甫本人身材高大,气力也自不小。应该能藉这个祖传的拳术称雄一时。然我到北平后调查的结果,杨澄甫的声名,在北平武术界中,知道的确是不少,只是本领到如何程度,却少人知道。因为缺乏临阵的经验,本来练太极拳,非有临阵经验不可。太极拳更是需要极多之临阵经验,不然总难有把握。练太极拳的人,万不可忽略临阵经验这一层。

        拳术从事比试,谁也知道少不了一个快字。何以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却是越慢越好呢?这个道理在练他种拳术的人,固多不免怀疑。就是练太极拳的人们,也是不明了的。

        须知太极拳的架式,全是练体,是做拳术的根本工夫。

        如何谓之根本工夫呢?

        第一是虚实得分别清楚.王宗岳太极拳经曰: 偏重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不能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己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所谓双重,便是虚实未曾分清楚.    我看普通练太极拳的人,解释双重的道理,多以为两脚同时着地即谓之双重.    一脚虚一脚实,便不是双重;两手同时打出为双重,一手虚一手实即非双重。若只如此,则双重之病有何难悟,岂有数载纯功尚不能领会这一点儿道理。   以我经验所得,岂仅两手两足有双重,即一指之微,尚应将虚实分别清楚。如以一指着人,不会分别虚实,即犯双重之病。练架式的时候,四肢百骸,从顶至踵,循环虚实。一手之中,其虚实之互为变换,愈密愈妙。自起手以至终结,处处成圆,处处随虚随实。假使有一寸大的地方,未曾注意,这一寸大地方便不免有双重之病。是这般练习如何能快?是这般练一趟,比随便练十趟二十趟有进步。

        第二是增长内劲。太极拳既不象他种拳术用力,难道与人比试起来,真个一点儿力不要,能将一个百多斤重并有武力的人打倒吗?经中有四两拨千斤之语,不过形容少力胜多力的话。然也得四两之力,不能说毫不要力。    练太极拳时,是绝不用力,若动作太快,随随便便和他种拳一样,不过几十秒钟便完了,如何能增长内劲?因其动作很慢,又一气到底,中间不能停留,至少也得七八分钟以上的时间,四肢百骸不住的运动,自然能将气力增长起来。  似这般增长气力,与练他种拳术,及搬石打沙袋所增长的气力完全不同。这种气力,行家称为内劲。是全身活动的。要在全身什么地方使用,就能全部集中于这一个地方。不一定限于肩背手足。

       这种内劲着在敌人身上,也与寻常的气力不同。能使受者有如触电。

       还有一层必须缓慢的道理,也是我们研究太极拳的人所不能不知道、并将注意的。就是王宗岳太极拳经所说: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的道理。     他种拳术,虽也有气沉丹田说法,只是练习的时候轩眉怒目,百脉偾张,将全部的气上提,唯恐不及。何尝能整个气沉丹田?即有之,亦不过将气闷住,或用意往下沉而已。

       太极拳相传为辽阳张通,于洪武初年奉召入都,路阻武当,夜梦玄武大帝,受于拳法,且以破贼。因名其拳为武当派。  传宋远桥、张松溪等七人。

        按张通字君实,元季儒者。工诗词,善书画。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因慕葛稚川其为人,绝意仕进。修道于宝鸡山中。   山有三峰。因自号三峰子。

       中国道家吐纳引导之术,都注重丹田。

        人身丹田有三处:

         一居头顶。道家认为藏神之地。故黄庭经云,子欲不死修昆仑。  昆仑即以喻头顶之意。

         二居中腕。道家认为蓄气之地。

         三居脐下。道家认为藏精之地。

         虚灵顶劲者,乃顶欲虚灵。所谓存神上丹田,屏寂思虑,气沉丹田者,乃沉气脐下,欲充其实。黄庭经云,呼吸庐外。入丹田。审能行之可常存。盖常人呼吸短促,不能直达脐下。故肺量窄狭,排泄力因之薄弱,影响寿命极大。

        太极拳亦可称为道家导引方术之一种。

         道家吐纳之术,多为坐功。导引则为行功。

         不论坐功行功,其要十分注意存神上丹田,纳气下丹田则一。

         老子为我国道家之祖,尝曰,庐其心,实其腹。亦即上丹田欲其虚,下丹田欲其实之意。

         如练习架式时,动作过快,心思必散乱,呼吸必急促,何能收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之效?我们须知道,太极拳之所以异于他种拳术的地方,不在身手步法之有别,全在练习时能注意到存神纳气。故经中又曰: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头顶悬。练习的人若不知在这上面用工夫,专注意于身手步法之运用,则与外家拳有何区别?

         以我个人练习的经验,最好于练习架式以前,以若干分钟练习静坐。此种静坐法,并不如道家一般的守窍。只要屏寂思虑,务使万缘都净。故腹部呼吸气纳下丹田。静坐后,再从容练习。

        在练习的时候,最要注意的,是满身松散。不可有一寸许着力之处。其转动屈伸仰俯周旋之态,一如落云行太空,毫无阻隔,毫无停滞。从起手以至结尾,不得有停顿处,有棱角处,也不得忽急忽缓,更不得和外家拳一样想象,某手系如何使用、攻击敌人何部、应如何发出,方为得力。此类想象,为练他种拳术时所不可少,惟练太极拳则万不宜有此。若存此类想象,便是自己限制自己的进步。其结果必至所想象的完全错误。就想得一部分效力,如练他种拳术的人之或专善用肘,或专善用腿,亦不可得。其故在太极拳皆系圆圈组成。在一趟架式中,就原来不曾分出某手如何攻击,如何招架。可以说全体没有攻击和招架的方法。也可以说全体皆是攻击和招架的方法。无论头脑如何细密之人,欲从一趟的架式中,分析出如何攻击和如何招架,必是挂一漏万,是不啻自己将攻击招架方法范围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