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见有以太极拳教授徒众为业的,因徒弟询问架式中手法用处。他勉强 解说,谓扇通臂是用手招架敌人的手,左手向敌人胸膛打去;海底针是以右手食指戳敌人肛门。肛门又称海底,所以谓之海底针。呜呼,如此解释太极拳用法,则太极拳的用法,岂不是极笨极无理吗?此种人可说是根本不明了太极拳的原理。
或有问曰:诚如尔所说,太极拳既不要快,又不用力,平常练习时,又不能想象如何攻击招架,却用什么去和人比试? 我说,我们练拳术的人,无论是练太极,或其他之拳术,都应该知道这个快字意义,不是两手伸缩迅速谓之快,也不是两脚进退迅速谓之快。同具一样的手脚,伸缩进退迅速的程度,除却老迈龙钟,及疲弱残疾的人,大概都相差不远。须知快慢的分别,重在两只眼睛。
但是同具一样的两只眼睛,却又有什么分别呢 ? 就是在看机会能迅速与否。 敌人没露出有可乘的机会,手脚尽管打到了他身上,不仅不发生效力,每每转予敌人以进手的机会。
两人对打时,如何谓之机会呢? 在敌人失却重心的须臾之间,便是机会。
两眼看到了机会,趁这机会进攻,便能将敌人打倒么?仍不一定。还得不失地位,不失方向,才能有效。
因敌人的重心虽失,然须审其偏差所在。 从何地进攻,向何方冲击,方能用力少而成功多。
若方向地位未尝审度停当,敌人原来已失之重心,有时转因受攻击而得恢复。
两人相打之际,可以进攻之机会彼此皆时时可以发生。只苦于两眼不能发见。 有时发见稍迟,则机会已过。有时因攻击之地位及方向错误,虽进攻不能发生效力,也是错过了机会。
练推手听劲,就是重在寻找机会,及练习何种机会,应从何地位方向进攻,两眼能不失机会,进攻又不能失机会方向,便是武艺高超。全不在手脚如何迅速。分别工夫的深浅,武艺的高下,完全在此。
若不待机会,不明方向地位,只算是蛮打蛮揪。在练他种拳术的当中。每有自恃气力刚强,练就二三手惯用手法,不顾人情如何,动手就一味横冲直击,屡能制胜,因而成名的。
练太极拳的,却根本上不能产出这种人材。
太极拳之所以练不用力,于练架式之外,有数种推手的方法。就是要练习的人,从拳术根本上做工夫。不可注意的一部的动作。学外家拳打椿板推沙包等动作,或问练太极拳时候,若以余力兼打椿板推沙包等动作,应该只有利益,没有妨碍。
我说,如何没有妨碍?因为太极拳以圆活为体,所以在练习架式的时候,务使全身松散,久久自能圆活无碍。有一寸许处着力,则必停滞。何况打椿板推沙包,专用蛮力呢!
练太极拳所得的是弹劲。大椿板推沙包所得的是直力。
太极拳最忌直力。原富直力者练太极拳,尚渐次使直力化为弹劲,必完全变化之后,方能得太极之妙用。岂可以练太极的时候,兼练根本相反之直力。
或又问,练太极拳的素来不注意桩步,练习架式时,又全不用力。因之下部力量加增甚缓。和人比试起来,每苦下部不稳,容易受敌人牵动。打桩板推沙包的结果,不过能增长直力。诚有妨碍于太极圆活之体。若只兼习站桩使下部增加稳实的程度,应该是有益无损。究竟如何呢?我说万不可有此画蛇添足的举动。须知下部稳实与否,全系于练习架式时是否能实在气沉丹田。如练有相当的工夫,确实能于每一呼吸之中都注意气沉丹田,则下部决无不实之理。
还有一层道理应当明了:和人比试的时候,其所以容易受敌人牵动,或被冲退,其病不在下部不稳实,乃腰腿不活之故。腰腿能活,则站走随意。没有与敌人相顶撞的时候,又何至有牵动下部,与被敌人撞退之事。
外家拳每有用刚劲冲击敌人之手法,无不丢不顶之原则,所以初练拳时,须注重桩步。然腰腿亦贵能活。如腰腿全无工夫,休说是两脚立在地上,全身竖立稳不到如何程度,即钉两木桩于地下,用绳将两脚绑扎其上,也一般容易打倒。
尝有武功纯熟的人,两脚或一脚立悬崖,壮士五六人推挽不动。观者莫不诧为桩步稳实。其实与立崖边之脚,并无何等关系。完全由于腰腿灵活,能将着身之力引向空处。太极拳论中所谓引动,落空。术语谓之化劲者也。越遇着强硬地方,越可以显出力的效用。譬如枪弹炮弹,越是打在坚硬之处,越能发挥他的侵激力。此理是极易明了的。所以太极拳不以强硬为体,务必练成极柔极软,以不丢不顶为原则。使敌人虽有大力,不能发挥。如练习站桩,以敌人推挽不动为目的,岂不是与不丢不顶的原则相反吗?
若练太极拳有站桩之必要,则古人必早于推手方法之外传有站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