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太极内功》(草本)

《太极内功》(草本)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2 05:00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内功

 

1960年内部印刷《太极内功》(草本)书皮16开本扫描

 

 (恢复历史原貌,输入计算机‘1960年草本’)

输入说明

1960年,为了向十年建国大庆献礼抢时间,原稿没有修改和校对就邮寄给河北省北戴河疗养院董连寿书记,印刷时对错字错句也没有校对,此次输入时为了保持原样,只作了一般校对。原印刷资料系“三年灾害低标准”时期,纸张也是低标准发黑发黄而且粗糙,距今已经半个世纪,读起来很费力。为了永久保存历史资料,专此输入计算机保存。

 

   口述

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整理

(落实政策后张天戈 整理)

 

前 言

作为一种功法我们愿把太极内功介绍给同志们、请同志们多提些保贵意见,以便将来再加整理。

 

(时任河北省疗养院书记董连寿题写前言)

一九六0年九月十三日

 

  气功疗法是我们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气功疗法具有却病、健身、防病、延年的作用。古代许多医书中都有记载,虽然名称不一,但就是气功前身。

  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工作有了巨大发展,气功疗法因之以独特风格重现于祖国医坛上,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服务。气功的功法种类很多,已被挖掘整理出来的用于治病的有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站桩、动功等。在这个小册子里,介绍一下我个人多年来用于健身和增强技击能力的一种《太极内功》。经过临床实验研究,已经肯定,这种太极内功不仅可以用于增强太极拳的技击能力,而且有着很高的治疗作用。

  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通过反右整风的教育,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本着大破神秘保守,大鼓革命干劲,大胆革新试验,创造祖国新医学派的精神,参照气功在医疗保健上运用的道理,结合个人的锻炼经验和体会,愿把这种气功功法加以整理贡献出来,供同道们研究,以便把气功功法进一步整理提高,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但由于个人科学水平不高,体会不深刻,只能把一般道理和具体功法介绍出来,又因为过去在武术界练太极拳,从去年才转入到医疗战线上,对有关科学理论,治病机制,以及练功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尚待同道们共同努力,继续研究探讨。介绍不足和差错之处一定很多,敬请各位专家和气功爱好者及广大读者指教。

 

李经梧

 一九六〇年九月

目录

 

 

一、太极内功

 

二、关于功法组织结构

 

三、太极内功的意守部位

 

四、太极内功的呼吸方法

 

五、太极内功的姿势

 

六、关于意守命门

 

七、太极内功的操作方法

 

八、关于练功的时间和进度

 

九、太极内功和太极拳的结合

 

十、太极内功在临床上的运用

 

十一、练功中的效感和反应

 

十二、个人练功心得(附原太极内功简介)

一、太极内功

 

 

  气功疗法是祖国宝贵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却病延年的养生方法。古代许多医书中都有记载,如在两千多年前总结上古医学的医经《黄帝内经》中《素问》就是讲养生道理和方法的,例如在《素问》右天真论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瞻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遗篇刺法论中提到:

   “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饵舌下津无数”。中古时代的名医扁鹊在他著的“难经”中曾专门计算过人的呼吸次数,并把

   “呼吸太阳”作为一种锻炼方法(“千金方”养性序第一)。汉末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经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炙膏糜,勿令九窍闭塞”。华陀的“五禽戏”是一套著名的古代医疗体育方法。魏晋名医葛洪所著“抱朴子”中“别旨”一篇专论吐纳导引的理论和方法。陶弘景著的“养性延命录”也讲养生之道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著的“千金方”上记载:“心无烦,形无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乙,亦可长年,凡人不可无思,尚以渐遗除之”。又说“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宝,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鸣毛著鼻而不为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宋朝医书中,圣济总录中也可以找到许多养生方法。元朝王中阳的“秦定养生论”中,明朝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中,清朝“沈氏尊生书”中都有练功方法的记载。

   此外,在宗教界、武术界,修持方法和练功形式上也有不少和养生有关的内容。祖国医学遗产中有关养生部分,其内容确实是丰富多采的。尤其是解放以来,武术界已经把拳术从技击转到养生这方面来。无论外家拳和内家拳对于锻炼身体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气功疗法的外功,如太极拳更是和气功有密切的关系。我所要介绍的太极内功,就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的一种却病、保健、益寿、延年并增强鼓荡气能力的一种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