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中国散文家》2015.4期“遇见”(11)

《中国散文家》2015.4期“遇见”(11)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28 17:4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盘龙山,是家乡的山,位于确山县城南部,最高峰仅233米。山中峰石峭丽,林壑清幽,鸟语花香,霞光掩映。山因形似蟠龙盘绕而得名,因此盘龙山又名蟠龙山、蟠山、龙山,确山人习惯上称之为南山。清朝进士吴国杰在《登蟠山》中吟唱:“历览烟岚外,旷怀岩壑情。”

从盘龙山东南麓入山,飞龙瀑布便首先映入眼帘。这一库碧水,阳光下,微风中,闪动着鳞光,倒映着群山。每逢盛夏,濠雨连天,山洪下泻,龙湖漫溢,水由高处飞流直下,远观犹如飞龙。汹涌之时,似垂垂幕幔徐开青山,其声壮阔而憾心;潺湲之日,如串串珍珠跌落玉盘,其音清越而远响。

走在上山的路上,心就会很安详。几千余级石阶盘旋而上,沿途松涛阵阵,绿树成荫,浓翠逼人,涧流回响,山上树木很多,橡树、松柏、洋槐树是主要的树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山幽谷,行走在山道上,四周静极,在一片静寂中,“曲径通幽”之感油然而生,可以让人烦躁的心灵瞬间得到净化。

徜徉在盘龙山的山道上,给人的一大感觉是犹如被新绿滴翠所包围,仿佛处在偌大的氧吧之中,沁人心脾。山草野菜告别了枯萎,在坡地、石旁、溪边,悄悄地爬长着,舒展着淡绿的嫩芽,吸吮着春天的气息,偶有黄的或是红的花儿点缀其间,引得蜂蝶时来光顾,更加撩拨起我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爱恋;翠竹沙沙,在山谷里蔓延着,形成了一道郁郁葱葱的风景线,间有小鸟欢叫着骑上竹梢,压得竹竿前仰后合,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新的生命正伴随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而萌动着,有的已破土抽笋;焕发了生机的棵棵松树,抽拔着黄黄的花穗,潇洒地摇曳在春风中,清新诱人的松香随之弥漫开来,似是宣告着又一年轮的开始;冬季里显得憔悴的栗子树、洋槐树,如今也青春怡然,尤其是那伸展着的新枝、绿叶,可爱得叫人心动,像要拥抱来者、拥抱春天;……还有那山坳里时不时出现的桃树,开得灿烂,开得自豪,宛如火红的旗帜,热情地向游人们招展着、激动着。

山道随溪走,溪水伴道流。一路淙淙声,和着此起彼伏的山鸟的鸣唱,为大山凭添了许多的灵性。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飘来一层薄薄的雾气,把盘龙山团团围住,微风拂过,雾气就向盘龙山周围慢慢扩散开来,盘龙山山峦起伏,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远远望去,远山浅黛,好似一幅画家笔下刚刚完成不久的水墨山水画,是那样的生动自然。

迎着美丽的朝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闻着动听的鸟鸣,嗅着无名花香、我行走在盘龙山的林荫小道上。只见山路纵横交错,弯弯曲曲、静静的向前蜿蜒着、延伸着。头顶上,到处是树挨着树、技连着枝、叶接着叶、密密匝匝、铺天盖地的绿。金色的阳光,像一把把无形的利剑,从天空直泻而下,绕过树枝、穿过树杈、透过丛叶,轻轻地洒落在林荫道上,斑斑驳驳、灰灰点点,好似一幅幅抽象的水墨画。踩着这美丽而抽象的图案行走其间,我心中有着说不清的舒畅和惬意。

不知过了多久,我还没有来得及从美丽而神奇的风景中回到现实,就被游人叽叽喳喳的声音打断了思路。定睛一看,已然登上了盘龙山顶。我环顾四周,极目远眺,全城尽收眼底!只见公路纵横交错,高楼林立,城北栖凤河里的水,也像不喑身世的孩子,正不紧不慢的绕山麓穿城而过,那些平日遮挡人们视线的高楼,在盘龙山面前,也显得是那么渺小和无助了,就连那不可一世、遥不可及的群峰高岭,已然在我眼前,似乎也触手可及了。整个城区,就像一条色彩斑斓的飘带,环绕在盘龙山的周围,简直美妙极了。

站在盘龙山麓朝南望,只见满坡盛开的桃花,如火焰热烈,像红绸舞动,似朝霞燃烧,把春天里的盘龙山绘制成一幅壮丽的风景画。我走上前去,依偎在桃花丛中,倾听着花的细语,真想摘一朵,把它拥在怀里,然而当手刚要触到它的那一刻,我犹豫了,不忍心将它美丽的瞬间销毁,就让它静静的盛开吧!盛开在永恒的春天里。

盘龙山是自然和人文的宠儿,不论是它的景致,还是它的文化,都是引人入胜、令人神往的,但最叫我难以忘怀的是它的“红色历史”。大革命时期,杨靖宇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农民暴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完整意义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盘龙山当时是农民军攻打确山县城的主要战场,烈士们在这里流下了鲜红的热血。大革命失败后,农民军撤出县城,举行刘店秋收起义,揭开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在盘龙山下的确山县城设有联络站,共和国开国将军罗杰、余潜等先后在这里工作过。1939年5月,确山人民的抗战子弟兵——确山县抗日游击大队在盘龙山下成立,挺进到淮南敌后,开辟了淮南抗日根据地,后编入新四军五师。解放战争时期,盘龙山上下也是逐鹿中原的主要战场。1947年12月下旬,为解大别山刘邓大军之围,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配合华东野战军包围国民党确山守敌整编二十师,发起了在我军解放战争史上战斗较为激烈的确山战役,在确山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今,盘龙山上尚存的日本侵略者侵华修建的两座碉堡遗址,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确山解放纪念碑”更是记载着确山光荣的革命史,让人肃然起敬,追忆艰苦难忘的战斗岁月。

登盘龙山,不仅使人们尽览了山上自然美丽的春色,而且还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乡愁里的哈达铺

 

◎ 赵新平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神圣的地方,那就是故乡,她构成了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血缘一样无法磨灭。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轻轻地走进哈达铺,走进凝重的历史深处,走进让人眼含炽热的土地。

哈达铺原本是一个大西北腹地的小镇,沉静得几乎要让深秋的阳光停止了流动。1935年9月,哈达铺人民迎来了自己的队伍——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到哈达铺,中国革命的棋全盘活了起来。“一张报纸定去向”、“中央领导人紧急会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哈达铺大整编”、“陕甘支队最终成立”;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筹粮秣。宣传抗日主张,建立红色政权,组建游击武装,扩大红军队伍。在万物竞生的哈达铺,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结束了漫无目标的寻找和长途跋涉,作出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哈达铺因此成为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成为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中国革命在此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