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读到一个地方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沧海桑田,有多少历史遗迹被毁,而这座占地面积近三万平方米的文庙,历经金、元、明、清、民国等时期,历数次兵焚、修葺最终还是被保护下来,成为叶县城区内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落之一。这是一座历史文化旧址得以展示它恒久魅力并折射时代意义的根本所在。
中国历史上所建文庙很多,尽管叫法不同,比如其他别称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等,但其性质基本一样的,都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由此可见,这些文庙无论是功效层面还是建筑学层面都应该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在叶县文庙也就能看到中国最早且至今规格最大的曲阜孔庙的一些影子,包括其结构、风格等元素。这让我惊讶,却又不觉得奇怪,这样的共性现象不正是儒家思想所要达到的境界吗?
于是,走进叶县文庙就很有些走进曲阜孔庙的感觉。整座建筑群呈中轴线对称结构,中轴线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愤乐亭、状元桥和泮池;棂星门、圣域门、贤关门和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及其东西庑房、藏乐库等。西侧有忠义祠,东副线上则有文昌阁、崇圣祠等重要建筑。当然,这样的规模与曲阜孔庙是不能比的,不过,据说这座文庙初成时,其恢宏的气势在叶县,甚至在古豫州地也算得上是顶级的建筑。清代志书曾称其“虬松古柏,郁然苍翠,环桥之上,秾桃郁李,灿盈其门”。如今,这恢宏的景象似是不曾走远,伫立殿前,庄严肃穆、悠远至深的感觉时而显现。
我去过许多地方的文庙,唯有叶县这座文庙给我以一种特别的感觉。从中不仅可以感悟到叶县文脉的恒远,还能感悟到叶县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在一座学庙中的体现,领略不同地域文化下文庙的异样精彩。
作为高考制度下走出来的文人,我对文昌阁心存敬畏。仰望这尊九脊琉璃宝顶,四周补建迴廊的高台建筑,我以虔诚之心膜拜传说中这位掌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我不知道自己当年在高考中金榜题名是不是也得益于文昌帝君的恩典?不过,能有机会在文庙感恩于文人及求取科名者所尊俸的星宿,也算来叶县不虚此行。
愤乐亭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我对这座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由知县许鸿翔创建的八角亭很感兴趣,尤其是“愤乐亭”名字的由来。其实,这也就是一座励志性质的建筑,在别处多以“状元亭”之类的名字悬之,叫“愤乐亭”的我还从未听说过。还有它的造型风格独特,周边是八根小八角檐柱,上为重檐八角攒尖,整体呈半开伞状的建筑形态,这在中原地区现存古代建筑中似是绝无仅有。
据说,孔子周游列国至叶邑(古时叶县)期间,楚国贵族叶公沈诸梁经常向孔子问政,寻求治理国家良策。孔子针对楚国“国土广大而都城狭小,老百姓有离心离德的想法”的国情,忠告叶公:“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为政者首先要赢得民心,能让辖区内的人都敬佩你,让远方的人都归附于你,那就达到了很高的标准。叶公此次问政于孔子,被专家称为“是叶公本人政治生涯中光辉一页,也是儒家学说形成过程中重要事件,更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碰撞的一个典型”。墨子、韩非等人都评价过此事。叶公自是受益匪浅,对孔子更是敬重有加。一次他私下问子路:“你是夫子最早弟子之一,可说对其所作所为了如指掌,请问,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听说此事,埋怨子路:“唉,你为什么不告诉他,我的为人是: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有什么呢?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孔子此言,不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叶县人,也打动了日本文学大家井上靖先生,他在《孔子》一书中解读“愤乐”两字,认为“愤”应该是对背离为人之道的愤怒,“乐”应该是指使人心宁静、温暖、开朗、舒畅的一切。
文字一旦被赋予人文色彩,陶冶人的功效就变得至高无上了,没有了民族、国界之分。
叶县人以“偾乐”二字悬挂于文庙的这座亭上,可谓独具匠心。
再读亭北侧檐柱上那副对联:“采芹采藻,多士幸游来,当思此地何地;忘食忘忧,诸生窃响往,须学圣人为人。”我的心境更加高朗起来。
在愤乐亭西南“四眼井”旁,一蓬无名小花轻啜着院内淡雅的阳光,从容而开。古朴建筑的深邃意象在一个温煦的日子里,渲染着久远的意蕴。浸透古韵的地砖略显潮湿,氤氲着陈香,我以为,那是文庙多少年来聚集的书卷气在悄然弥散。我的眼前似乎浮现,每到冬天雾气腾腾、云蒸霞蔚之时,四眼井旁,愤乐亭下,莘莘学子聚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诗情画意的场面宛然一景。
泮池作为文庙水池的特有型制和专用名称,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它是儒家圣地的象征,也是地方官学的标志。设泮池以蓄水,隐含有希望学子从圣人乐水,以水比德中得到启示之意,蕴含鼓励学子跳跃龙门的殷殷之情。泮池中的水绝大多数是活水,这种设计也是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象征。
和曲阜泮池相比,叶县文庙的泮池显得玲珑雅致。泮池呈半月形,不盈不亏,象征中庸之道。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就像这半圆的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可以想象,千百年来,每一个走进文庙求取功名的人,先过泮池,接受礼教,再走状元桥,向往自己的青云之路,那是怎样的一种虔诚心境?
大成殿应该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了。由戟门入内便可见阔五间,深三间,斗拱飞檐,琉璃瓦甍,呈歇山式的砖木结构模样,造型端庄、古朴,雄浑而不失秀丽。
可谓珍贵的是,大成殿虽经历代修复,但在建筑主体上留下了初建时宋金时期的覆莲柱础,以及元代的梁架,明代弘治年间的石柱,清代的斗拱等,一座大成殿似是成了一座历代优质砖木构件的精装体。前檐下那种密集的斗拱,攒攒相连,我在别处几乎不曾见过,据说这种建筑形式是目前我国中原地区遗存古建中所独有者。于是,我仰望的心绪里便多了几分敬畏,不仅为这建筑的精美,也为建筑上浸透先哲先贤的智慧。
读檐下楹联:“聚日月华辉,开仁德先河,一派儒宗生民未有;敛天地精魄,辟教化始祖,万世师表旷古烁今”,我自然想起孟子“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之语,也想起清代皇帝雍正在曲埠文庙题写的“生民未有”匾额。在这里,我们除了仰望,除了敬畏,还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