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中国散文家》2015.4期“遇见”(9)

《中国散文家》2015.4期“遇见”(9)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28 17:4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城市里灯光闪烁,是地面上的星星。天地间这般明亮,我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地面。霓虹耀眼善变的光刺痛眼眸,让我视觉疲劳。于是我仓皇启程,逃离这不属于我的城市,心砰然地思念起那世界上最纯粹的绿色,最富有生命的绿色——我心中的麦田。

风为我送来麦田的清香,这熟悉的味道呼唤着我,令我振奋,我直奔而去。河水在夜色里闪着阴冷的光,河对岸的麦田在夜风中起伏,麦浪翻滚着涌向我,我分明感到那绿色的火焰已将我点燃。于是奋不顾身,涉水而行,刺骨的冰冷冷彻心扉。待我奋力地游过河去,却不见了心中的麦田。除了在风中瑟瑟发抖身体,再有就是漆黑无语的黑夜。

黑夜是如此的漫长啊!我不得不再次踏上行程,去找寻被自己丢掉的那片生命里的麦田。记不得这样的情形发生过多少回,多少次,我终于明白了,我一直以来为之努力寻找的麦田早已淡出了我的生活。我知道我丢掉了本来是属于我的生命的绿色。丢掉了生命中最最原始最纯粹的快乐和幸福,对于曾经弃它而去的草率追悔莫及。我不得不成为一个和夜晚一起行走的人,像这样拼命的穿行于不尽的夜色中。

一座大山阻挡了我的脚步,仰首而望,山顶风光旖旎,我又见到了绿油油的麦田,于是我手足并用向上攀爬,奔那明亮而去,奔那麦田而去。山太高,夜的黑暗向我压来。

终于我在半山腰,看到了一弯瘦月,就像我的眉毛一般大小,这让我怀念起,家乡的朗月,它高悬在麦田之上,高悬在我的头顶之上,照耀着我和那碧油油的长着饱满麦穗的无垠的麦田。那是多美的夜色啊!起伏的麦子与月亮交流着,那样坦荡却深情。夜的冰冷风干了眼角流下的泪。我又听到了妈妈的声音:“你还要任性多久,回来吧,我在咱家的麦田里等你。“我在心里告诉妈妈:我不是不想回家,是一直在找寻回家的路。等我,相信翻过这座山,我就会找到的。

我奔着山巅而去,拼命想将夜抛在背后,会行走的夜啊如影随形,总是在我启程的那一刻轻飘而至。

通往山顶的路坎坷陡峭。我喘不上气来,我突然意识到,夜不是在尾随我行走,我一直以来是背负着夜在行走。我不是在寻找回家的路,不是在奔着心中绿色而行,是怀揣着那块明玉一般的绿色麦田行走。

我在心里呼唤妈妈,等着我,我就回来。就像附在我腿上的沙袋,夜随着我奔跑的双腿一起行走,山巅就在眼前,我已经握住那棵大树的粗壮的根,深呼吸之后抖掉夜的羁绊,一跃而起,我站在了山之巅,强劲的风怕打我的身体,阳光喷薄而出,山下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庭院里妈妈的华发在风中向我挥手。好美啊!这才是世上最单纯最明艳的绿啊!这才是世上最温暖的归宿。

会行走的夜晚,教会了我坚强,我是何等的幸运,我一个夜行人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回了心中的麦田,它在我心里仍是那般的纯净、纯美,我生命中最最鲜活的绿色,令我荡气回肠!

 

 佛国圣地大洪山

◎ 吴 洛

 

 

吴洛,笔名楚鸾,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籍诗人作家,其作品在《中国散文家》《华夏散文》《民族论坛》《雪莲》《林业与生态》等三十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

 

 

 

“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这是清朝湖广兵马道陈维舟题在随州洪山禅寺上院的一幅楹联。

从小我就知道武汉的宝通禅寺,它是武汉市著名的佛教圣地,但直至我频繁出入随州大洪山,知道了大洪山的历史和洪山禅寺的历史,才明白武汉的一些地名缘于随州,缘于洪山禅寺历史上的南迁。

宝通禅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年——479年),历史久远,早于随州洪山禅寺(公元826年)四百年,直到洪山禅寺迁来之后才有了更广泛的影响。洪山禅寺分上下两院,位于随州大洪山主峰宝珠峰顶的上院史称“幽济寺”、“灵济寺”、“灵峰寺”、“楚天望刹”;位于山麓南面的下院史称“保寿禅院”、“万寿禅院”或“万寿寺”。洪山禅寺是它们的俗名,也是后人对上下两院的统称。南宋端平年间(1234年——1236年),金兵南侵,随州成为主要战场,楚北天空第一峰大洪山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保护洪山禅寺的镇寺之宝“佛足”,为保护众僧人和经文,时任荆湖制置使孟珙和都统张顺上奏理宗皇帝赵昀,奏请颁发帑币,迁慈忍大师佛足及洪山禅寺部分僧人到武昌东山,沿用洪山禅寺上院的“崇宁保寿禅寺”之名(即现今武昌洪山宝通寺),易东山名为“洪山”,于是便有了随州、武昌两地洪山之称。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曾驻军武昌,为鼓舞三军将士学习慈忍大师舍身忘我之精神,特请“佛足”随军,称帝后应梦送“佛足”回武昌,行至河南许昌丈地堡时“佛足”再难前行,元世祖旨令就地建寺供奉,并将当地的地名也改为洪山。这双佛足后来在兵荒马乱中被寺内和尚带走,不知是否这个原因,此后全国又出现了其它的“洪山寺”,而“佛足”却失踪。忽必烈为了纪念慈忍和尚,诏令武昌洪山禅寺,在寺内后山建“灵济”塔。由此可见,现今的武昌宝通禅寺的历史和一些景点建筑,还是与随州大洪山有关。

善洪和尚是继大唐高僧玄奘后又一位去西天取经的中国僧人,北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春,他自洪山禅寺出发,前往天竺(今印度)取佛经及佛牙、舍利,历时13年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四月返回京城(今河南开封),宋真宗皇帝赵恒到便殿亲自迎接,并赐紫衣银绢。善洪不恋京城舒适的生活环境,告别皇上,回到洪山禅寺。病逝后的善洪同佛牙、舍利并葬于大洪山。

大洪山自古为佛教圣地,据《大洪山志》记载,除洪山寺上院(灵峰寺)和下院(万寿禅院)外,自唐以后陆续在以主峰(宝珠峰)为中心的大洪山崇山峻岭中还建有寺庙26座,僧人五百多名,在湖北首屈一指,与位于湖北省西北的道教圣地武当山遥相抗衡。洪山禅寺是禅宗南宗慧能一系之曹洞宗发祥地之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日本驹泽大学佛教学者、专家和僧侣团多次到随州大洪山寻根访师朝拜,可见洪山禅寺的深远影响。

几百年前,湖北省大臣曾奉诏绘制并进呈给康熙帝御览的湖北名山,仅只大洪山和太和山(武当山),足以说明大洪山久负盛名和它重要的佛教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