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道筑在陡峭曲折危险的山路上,这一路旅程吃力又小心,走路不敢看景,看景不敢走路,生怕一步不小心坠下深崖。道路两旁生长着很多杂树,我不禁奇怪,早就听说过松树乃黄山一大特色,怎不见这样的景观呢?偶尔遥望一下东面的天都峰,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我要模仿李白的诗:“天都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千仞绝壁上几乎不见树木,光滑滑的石壁上凿出的石窝羊肠小道直逼封顶,仰头凝望,令人头晕目眩。难怪天都峰被称为黄山第一峰。大概因为太险峻吧,我们来的时候这座山正封山。
走在蹬道上,由下向上看,望不见顶峰,望见的全是拄着木杖弓腰探背奋力攀登的人,那迤逦而上的登山队伍我确信是黄山上的独特风景,是其他任何一座山所没有的壮观人文风景。我不由佩服那些在巍峨的高山上凿出成千上万级蹬道的石工石匠,他们历尽多少艰难险阻,流淌多少汗水,才有了今天人们探幽寻奇看美丽风景的天梯。登山的人绝对不能泄气,不知道经过多久时间,不知道跨过多少石阶,不知道走过多少悬崖,不知道路过多少深谷,曲曲弯弯,高高低低,忽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一棵高大秀气的松树突兀在眼前,“迎客松!”我们爆发似地大嚷大叫,欢欣鼓舞!胜利了!终于到达了玉屏峰。无限风光在险峰!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黄山!所有的劳累消失殆尽,这时候明白什么是征服!我们快乐,我们激动,不仅是因为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因为我们征服了被称为五岳之首的黄山。
迎客松屹立在岩石缝隙中,婆娑的枝条伸展向四周,像是在热情地欢迎远方来的客人,远山青黛色的背景呈现在它身后。站在这儿向四周凝望,只有慨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何以能雕琢出这么美的山!那些山峰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山石或光滑圆润,像机器打磨出来的一样;或线条奇异,从万丈岩壁上垂挂下来,那些线条怎一个“美”字表达得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精美的工笔国画。更奇异地是那些奇美的山峰上几乎不长杂树,只在山崖石缝里长松树。于是我心中油然升起四个字:大美黄山!
我们从玉屏峰出发,继续前行,接下来的这10里蹬道相对要好走一些,不是总是上行,山势有时向下,让我们有喘息的机会。然而要经过直下的百步云梯,俗称“鬼见愁”,还有让人眩晕的直上的“一线天”。走“一线天”时,我们都是手脚并用,一手拄杖,一手扶着峭壁,两脚费力地向上蹬。这一路上的美景无法看仔细,也不敢看仔细,因为害怕一步不小心坠下深崖。
到达光明顶时,天色已黑,我们看到许多大学生为了看日出自备帐篷露宿在超市门前的地面上。我们在光明顶上的一家酒店住宿,说是酒店,其实和十多年前的中学生宿舍没什么两样,甚至还及不上。一个房间里有十三四张床,都是上下铺,床单有点发霉,我们抽去床单直接睡在垫子上,也无需换睡衣了,就这么将就一晚吧,谁让我们要看日出的呢?住在最高峰,又是房间的上铺,闭上眼睛,一路上看到的悬崖、峭壁、深谷和山谷中的云雾一样在脑海里飘来荡去,我感觉自己就是睡在深深的山谷里,躺在万丈悬崖边,飘浮在半空的云雾中,而不是睡在床铺上,完全没有了着陆在平地上的安全、踏实感,故而好久不能入睡。
天蒙蒙亮时,知道外面下起了小雨,日出是看不成的了,难为了那些露天支帐篷的人们。到宾馆门前看云雾中的仙山吧,天都峰、莲花峰都在前方飘忽的云雾中,是山浮在雾中,还是雾浮在山中?仙山云海原来只在此山中。
下山的路途是另一条路途,沿途有“飞来石”、“手机石”和“梦笔生花”等著名景点。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篇显现的就是这块“飞来石”,它独立于峰顶,似摇摇欲坠,又稳矗巅峰,真像是从天外飞来的。在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在“笔尖“和“笔杆”之间有一断痕,“笔尖”上神奇地生长着一棵盘旋曲折的古松,松枝伸展,犹如盛开的花,因此这处景点就叫“梦笔生花”。传说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会茅塞顿开,妙笔生花。黄山真是奇山、有趣的山,山上的石头像唐僧师徒的,像鳌鱼驼金龟的……太多太多各种幻象石头,或者你把它想象成什么,它就像什么。有一座小山峰,山上秀美的松树一圈圈螺旋着上升生长,这是沿途中我看到的最美的群松。下山的路上还矗立着一棵气势雄浑,枝干粗壮、冠盖苍莽的松树叫“黑虎松”,据说,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十上黄山,只为了描摹黑虎松。
我们在云谷寺乘坐索道缆车下山,云海在山谷里一片片地移动,我们不敢往万丈谷底探看,只是稍稍地远瞟一眼谷中正在飘荡的云雾,都不敢用力转身。“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因此徐霞客赞曰:“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在美丽的黄山上,就理解了李白诗云: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叶县文庙,仰望与敬畏
◎ 张 恒
张恒,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作品入选多种年选及相关文集,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出版有散文集等。
到叶县自然是要去文庙的。不仅因为它是处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叶县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叶县文庙坐落的位置确是不错。位于古县城的东南隅,东南侧紧邻古城墙,凝结天地之气,山朝水抱。这座始建于金代正大三年(1226年)的文庙,虽然说不上气势宏伟,但却顺地势、现清静,取得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效果,达到本乎自然,生气涌动的审美旨趣,很符合徐霞客的寺庙选址观。作为我国明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对于寺庙的描述并不是孤立站在一个普通游客的角度,而是以一个美学家去对寺庙进行颇有深度和启示的鉴赏和品评。在这里,我似是读到了《徐霞客游记》中某些文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