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尘世物语】华夏散文2016(10)

【尘世物语】华夏散文2016(10)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1-21 16:1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有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端详着手中的灰灰菜:叶面青碧,背面则呈一种毛茸茸的灰白色;用手抚摸着,每一片叶片,都给人一种滑润、厚实的质感。那是土地,赐予一种野菜的一份沉厚。特别是那种红心灰灰菜,枝条顶端几片叶片,都呈暗红色;那份暗红,是由内向外渗透的,一点点地,延至边缘,就只是一些淡淡红了。仿佛是,刻意地层层的皴染,浓笔之后,故意留下一份耐人寻味的余韵。

那时候,祖母尚健在。熬“灰灰菜汤”,就总是祖母的事情。她将灰灰菜的嫩茎摘取,热水焯过,然后葱油炼锅,放入焯过的灰灰菜,再加入适量的水;开锅后,打入几个鸡蛋,鸡蛋要搅拌成梭状,以便入锅均匀。

开锅即熟。菜茎青碧,鸡蛋金黄,色彩极其悦目。舀一勺入口,是一种涩涩的清香。谈不上享受“菜鲜”,那时候,也只是佐餐而已。用一勺灰灰菜汤,来慰藉舌蕾的味觉贫乏。

饭桌上,一边吃饭,祖母就在一边唠叨着:“灰灰菜,是救荒菜啊;越是荒年,灰灰菜就越长得旺相;它是救济穷人的菜啊。”

反复的唠叨,使这句话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多年之后,我在读书和生活中,验证了祖母话语的正确性。我觉得,灰灰菜是饥馑路上的一道诱人的风景,可赏,更可餐。

灰灰菜,古诗文中称之为“藜”。《史记》记载:“尧之有天下,粢粝之食,藜藿之羹。”这主要是说尧帝生活的清苦。藜藿,泛指野菜。但选择“藜”为野菜的代表,足见其存在的广泛性,同时也说明古人食用灰菜之早,食用历史之悠久。

吃粗粮,喝灰菜羹,尧治天下,不仅“俋俋乎耕”,辛勤劳作,而且还节衣俭食,圣君之风范,至今令人遥望。

一棵灰灰菜,便成了一面君范的旗帜,猎猎在历史的风烟中。

至于民间百姓,广泛食用灰灰菜,那更是诗文载丰。

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写蒸灰菜给种田人吃,说明食用灰菜已是极普遍的现象。藜,可蒸可煮。小时候,家中采得灰灰菜多了,便常常蒸煮食之。灰灰菜,切碎,拌入豆粉、面粉,或者瓜干粉,加入适量水,搅拌,然后均匀地撒于篦樑上,厚可二三寸,烧火蒸熟,可作主饭食。同样的食材,加入更多的水,放进铁锅中滚煮,即成“灰菜粥”。灰菜粥,黏稠滑润,喝入口中,清涩黏糯,偶一食之,亦是极好的美味。王维笔下的“蒸藜”,亦有可能是用灰灰菜做成的“菜团子”,因为此种吃法,才能更利于送至田间,给种田人吃。

明人王西楼(王磐)在他的《野菜谱》中记载灰灰菜:“灰条复灰条(灰灰菜,亦称灰条子),采采何辞劳。野人当年饱藜藿,凶岁得此为佳肴。东家鼎食滋味饶,彻却少牢更太牢。”则进一步证明,灰灰菜是一种救荒菜;与东家的“少牢、太牢”相比,灰灰菜更是穷人的救命菜。

“凶岁”,无粮可吃,能够采得一点灰灰菜,即可为“佳肴”了。“饱藜藿”,则更是以野菜为主食了。

灰灰菜中,有一种能生长得很高大,可达五公尺。秋末老枯,主干木质化,古人常采之,制作为手杖,为之“藜杖”。杜甫《昔游》诗:“扶藜望清秋,有兴入庐霍。”所扶之“藜”,即是指“藜杖”。此种大棵灰灰菜,茎枝干枯,还可以作柴烧,古人风雅,誉之为“燃藜”,所以,就出现了汉代的《燃藜图》。《燃藜图》,实则也是一幅励志图,故而,《红楼梦》中,引用《燃藜图》,就嵌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可惜,此种大棵灰灰菜,今已不多见矣。

现如今,灰灰菜依然是可食之菜,只不过,生活大好,再不是“救荒菜”。偶一食之,也只是作为时鲜。我最喜欢的吃法,是“凉拌”:将灰菜切碎,开水焯过,加盐、醋、味精,以海米、干贝等海味相佐,鲜醇可口,风味不俗。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微散文小辑】华夏散文2016-11期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微散文小辑】华夏散文2016-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