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转载]张卓星《太极拳锻炼要领》(9)

[转载]张卓星《太极拳锻炼要领》(9)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2 14:56 编辑: 网络 查看:

保持乐观的练功态度,朴素自然的功法追求,享受太极拳给人带来的身心益处,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少我甚至无我的心境,去练习功法,柔可以包容一切事 物,因此,轻松、自然、豁然、开朗,怡然自得就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堵塞住心头的空隙,关闭住向外开的门户,可以避免烦恼。打开心头的空隙,介入纷扰,恃才 逞能将使人得不到安静。少一些口是心非和等级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轻松,沟通会更加容易。但凡喜欢逞凶的人,一定难以结出善果。遇 事予以避让,则能得以保全。修练太极拳为的是私欲一天比一天减少,只有这样才会逐渐让思想进入清净的境地。太极拳的影响实在深,作用实在远,对事物的要求 和看法也截然不同,它是通向成功唯一正确途径。

轻与重、动与静这两对矛盾可以说无时无地不出现在我们周围。先说轻与重。在做人的观念中,轻浮自然会使人对失去信心,从而招至厌恶,在性格上,若生性轻 浮,便不能专心地去做某件事情,这样成功的机会,便大大减少,使人不得不慎重。在学太极拳中,如开始便轻浮散慢,则根本谈不上以后的种种学习了。反之,如 果为人稳重敦朴,则自然使人相信。在性格上,若沉凝持重,心静踏实,行事必然专心笃行,从而成功的机会自然大增。而在学习太极中,重尤其是关健。不慎重便 会学习运行失轨,前功尽弃。

动与静的关系是如此,为人安静自然,必会使人生亲善之心,而且在静中能专心思考,也只有心静才能细心观察大自然中的种种奥秘和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而且对 事物能冷静分辨,才能随机应变不致于手足无措。在太极拳的练习中,静可以说是一切行功法则所必须遵循的无上法则。无论从何种方法入手,若欲达大成完善,不 静是根本不可能的。

大家或许要问;你只是一味论述重与静的益处,难到轻与动便一无是处了吗?其实不然,轻与动不但不能否定,而且在某时某地还必不可少地起着作用。

在练习太极拳中,轻才能灵动自如,随意变化,而重便失之沉稳了。而动更是任何事情必不可少的方面。其实世界根本就是动的,只不可是规律的动而已。并非躁动 和乱动。练习太极拳中它的站桩、拳架都是在运动的,这样才能使骨节松灵,身体才能健康。站桩虽然以清静为主,但可以说在沉静中,无时无刻不包涵着运动。而 且静到极限必然产生动,动中有回入静,再动再静,功夫也就在这一动一静之中层层加深,蒸蒸日上。

明白动与轻一方的规律和道理,而却不加以控制运用,而是保持重与静一方面的行为,其本意就是使自己永运保持身心中不完善的方面使之更加完善和全面。

太极拳不主张比力气,而是要求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力从人借,以小力胜大力“不丢、不顶”就是适应这此要求所制订的法则。

“不丢”,就是和对方肢体粘着不离的意思。太极拳在竞技中,主张首先要想方设法和对方接触并粘在一起,粘后便不使它脱离开,既不主动丢开对方,也不让对方 逃脱,直至竞技结束为止。所以不丢是太极打手的前提,它是适应推法的需要提出的重要法则。听劲(利用触觉以了解敌情)是从不丢开始的,所有攻、防、争势的 技法,都是在不丢中施展的;推手是这样,散手、发放手也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不丢”就没有太极拳的技击法。

不丢,不是盲目地同对方粘在一起就了事,而是以粘后对我有利为原则,其最高要求是即粘即打,立可取胜;最低要求是粘后能够瓦解或控制对方的攻势,即先把自 已置于免受攻击的地位上,然后施展技法来争取有利的形势,进而打击对方。如果置开这个目的于不顾,乱粘一气,就无异于送上门去讨打了。因此,出手的快慢, 用力的大小,用哪个部位粘对方的哪个部位,便成为要求粘的重要功法,这此功法,要通过打手来锻炼。

“不顶”,就是对方用力打来,我不用力相顶抗,即主张“走”。这个走,不是消极的逃走,而是以积极应战的态势去接受对方的任何攻势,运用柔力先求和他粘住 (如用大力就粘不住),然后再感知来劲的大小、长短和动向的同时,利用相粘后产生的磨擦力把来劲“引走”,即“引进落空”。使对方消耗了力气,打不着我, 我不费力气,却把他引进了我的用武之地,为我提供反击的条件。

不顶,是人进我退的动作,不丢,是人走我随的动作,两相结合起来,便成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的运动形态。太极拳的动作是连绵不断的,表现在打手中就是不丢不 顶的联合运用,因些,把它们视为一个动作也无不可。在敌进我退的过程中,必须粘住敌手施以适当的压力,才能引使敌力改向落空。不丢不顶即是一个完整的动 作,必然要交相为用,不可分离。太极拳的拳式繁多,变化多端,但在打手中,绝大部分都要通过不丢不顶的交相为用来实现其技击的目的。

太极拳推手是对练双方在互以肢体相粘着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是以破坏对方站立平衡为目的的技击运动。它的基本运动法则是不丢不顶,所谓不丢。就是在整个运动 过程中,双方始终保持着肢体上的接触;所谓不顶,就是不用大力与对方作正面顶抗。它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来劲引进并使之落空,以取得我顺人背之势。

沾连粘随是一种运动状态,同时也是太极拳的基本技击功夫。作为一种状态,它需要靠一定的技法劲力来维持,要维持沾连粘随的状态,必须靠轻灵并坚硬的劲法才 行,如果用一般的拙力是很难办到的,即使勉强具备了沾连粘随的表现,也必然会变成丢、顶、匾、抗的病手。所谓1、丢,就是与对方脱离接触,2、顶,就是用 大力与对方正面顶抗3、匾,就是因没有掤劲而被对方将手挤压贴身,4、抗,就是因用力过大而造成比气力。这就是说,病手与功手之间的差别,不在外面的手 势,它完全取决于劲力的质量。以病手参与技击,起不到引进落空的作用,即使或能胜人,谓之其它拳术则可,但不能称为太极拳的技法。

作为一项基本技击功夫,沾连粘随指的是维持粘走相随的本领或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表现在手上,而且也要表现在身上,

功夫深的拳家,全身各处均具备沾连粘随的本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也不管对方攻击你的哪个部位,他都能在不丢不顶的原则下,将来劲就地消化面安然无恙。沾 连粘随是一项综合性的功夫,这一功夫的形成和提高,有赖于各项太极行功的全面熟习、过硬和灵活运用,推手则是锻炼这项太极行功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沾连粘随的状态,是太极拳技击的前提或必要条件,亦为太极拳所独有的能力,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展开技击,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各种技法、劲力的效能。同时,也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技击,才能有效地抑制以高速度大力冲拳、击掌、踢跌为特点的外功拳的武术威力,使其为我所制。因此,在技击中能否自始至终维持沾连粘 随的状态,是关系到太极拳各种技法能否施展,以及能否赢得胜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