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黄梅县人民政府(5)

黄梅县人民政府(5)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8-26 15:1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备寿材一是买树请木匠到家里做,有母舅家送“长命线”的习俗,2斤肉,2斤油面。一是买成品,搬回家时寿材上要“披红”。油漆寿材:年过花甲的,男为黑色,女为红色;寿材头做花纹,年过花甲的写“寿”字,父母还在的,只能写“福”字。

老人“倒床”之前备好“兜”、“被”、寿衣寿鞋、头巾布。现在有专门商店,临时买。

 

二、丧葬

有自然死亡(即寿终正寝)与非自然死亡两种。

 

(一)寿终正寝

到亲友家报丧的人要吃饭或喝茶,端一下人家的碗底;城镇的有的贴“讣告”,以此告知逝者的同事、亲友或电话告知亲友。亲友、沿邻“烧热香”,孝子跪拜相陪,现在人还送香纸钱,主家给一条毛巾一包香烟。“烧热香”的人越多,主家越有脸面。有的地方,烧热香只点两根香。老父老母要坐三天,这期间不能进行环境整理。

孝衣不锁边,不缝扣子,穿上后用单股粗草绳拦腰系住。孝子、孝媳、孝女孝衣为白色,头巾亦为白色。头巾,孙子辈为红色,重孙辈为绿色。孝鞋,布鞋上包白布,孙子辈的颜色与头巾相同。头巾两角系上“麻”,挽到脑后系住,这就是“披麻戴孝”。有的地方规定,如一位长辈去世,另一长辈还活着,头巾要挽到脑后露出头发。父母双亡,头巾才遮住头发。

人,或16人,或32人,都是已婚的中青年男子。

出殡送葬,有的地方规定,离开家门后,由房屋西边的路走。孝子孝孙孝媳孝女等走在棺材前边,碰上沟坎挡道下跪行礼。“八仙”触角,俗传越“触”越“发”。现在,大都作兴游柩,抬着棺材故意绕远,经过人家门前,大多“接香”,孝子要向“接香”人家行叩跪大礼,给礼品,一般是一条毛巾,一包香烟。时下,很多“八仙”“敲杠”,指定某送葬的亲友名姓,说四言八句,亲友即给钱。

做七 ,单 “七”请道士,“五七”由出嫁的女儿做。俗称“五七三十五,儿女来救苦”。如果七个“七”中没有一个碰到农历日期中逢七的日子(初七、十七、二十七),孝子们要讨“七”(七,吃黄梅方言同音),穿上孝服,手捧笸箩,挨家挨户乞讨钱米,给亡灵做“七”。 “七七”之内,孝子不能理发、修面,不能参加娱乐活动,不能串门交游,这叫做“守七”。

烧馨香,新年的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初一至初三,亲戚朋友到亡人灵前烧香;主家年前备好灵屋,写好挽联。大门上的对联,第一年白纸,第二年黄纸,第三年绿纸。现在大多数人家只贴一年,后两年干脆什么都不贴。烧馨香的东西不准带到别人家里。

(二)非自然死亡

不到死亡年龄的,小伢夭折称“跑了”。父母虽然伤心,但前来劝慰的人却是咬牙切齿,骂死孩子是“游河僧”,简易安葬。

死于非命的,吊死的要请道士解吊,“烧梁”。溺水死的要“接亡”,道士从水里把亡灵度上岸,接回家。女人难产或月子里死的,澡盆、雨伞、梳妆盒都要送到坟地。

(三)丧葬禁忌 

在外面死亡的人不能进屋;时、日相克的人出殡时回避,道士写在纸上,贴在灵堂外墙上;棺材从堂屋抬出放下及棺材入墓穴都要避开,不能让棺材压着人影子;出殡时,不能在他人门前停棺,不能走回头路,不能走错道,打引路幡的不能回头看;产妇死亡不进祖坟山,不能埋在路边。

(四)丧葬新俗

遗体大都经过火化,上世纪5070年代,开追悼会取代道士封棺,戴黑纱替代披麻戴存,骨灰盒存放公墓。80年代后又有用道士的。本世纪有的既用道士又开追悼会。

(五)葬坟  移坟

移坟,旧时,有人相中了风水宝地,便将祖人坟茔移进去,棺材烂了没法抬,把骨骸取出移走,这叫“捡坟”,“捡坟”时,上面用晒筐遮住天日,骨骸要全部捡起,放在新做的小棺里摆正,相传不这样做亡人下辈子就会变成残疾。

 

三、立碑

死者下葬三年后,后人给已故长者立碑。时间一般为清明节前或冬至后。随着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碑石规格有发展势头。

 

 

黄梅县的衣食住行习俗

 

黄梅人的衣食住行,讲求实在、健康、方便与节俭。随着时代进步,也有发展变化。

第一“衣” 

 

注重衣着,有“远重衣帽近重人”,“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俗传。

  

 一、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