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起手。按选定时日准时开工,风雨不误。先放鞭炮,由首席砌匠师傅砌第一块墙基石,边砌边说吉庆话。屋基上,过去贴文臣武将,阴阳八卦护符,现在插红旗,挂毛主席像,主家办起手酒,封红包给首席木匠砌匠师傅,以示尊重,暗含嘱托用心之意,有的还请母舅和族中老者到场。
现在做楼房,有的没备这根梁,上顶层水泥板时,也放鞭炮,说吉庆话,分烟分糖。
有的地方的梁以偷来的树以双稍为最吉利,主家先到他人的山上选好,晚上上山偷砍,连夜运到屋场,就是被人发现也不要紧。偷此梁时,放上几块钱,两包烟,别人一看便知用意,不会责怪。
(四)新房盖上瓦,做好出水装置,有的主家还办出水酒。如果当天落雨,瓦沟动流,认为大吉大利。这个习俗现在基本消失。
(五)乔迁亦称过屋。看日子,先贴对联。一过零时,在大门前先放一挂长鞭,然后开门,首先搬进柴火,寓意发财,主家设筵,亲友邻里,凡有来往的都请。女主人娘家兄弟送中堂或匾额,挂在堂屋正中,有的是舅爷送;还送竹子或梯子、柴火和粑。竹子要整棵的,梢上留有青枝,系上红布条;米粑、馒头均可,中央点上红点。近20年,还送塑料树木盆景,盆景的青枝绿叶上系上用红布条扎着的硬币,有的送花卉。在乡村过屋酒筵,有的地方仍是匠人首座。也有的是舅父首席,在城镇,酒席一般在酒楼饭店举行,舅父首席。
三、禁忌
旧时,有的主家对匠人不恭,匠人们会“安计”,如在小木块或硬纸片上画不吉利的画儿放在墙肚里,主家若发现,当即赔礼道歉厚待,匠人则解除安的“计”。
建房是人生大事,亲友邻居均自觉前来帮工,不计报酬,仅以过屋时杯酒酬之,民风十分淳朴。最近二十年,大都包工,不计报酬的帮工日趋见少。
第四“行”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旧时,黄梅人非不得已是不出门的。
一、交通工具
旧时主要是步行,极少数人骑马、坐轿、坐兜帐,有的坐线车;走水路坐船,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大多数人依然徒步,少数人骑自行车,远路坐汽车。运东西,以肩挑或线车推或板车拉,远路的搭汽车。九十年代后,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家家都有一部。长途的坐汽车、火车或飞机。本世纪,村村通公路,许多乡村都开通了班车,十分方便。有一些家庭买了小车,步入小康社会。
机关单位到外地办事,坐本单位的小轿车,如果没有就租,很少有坐长途客车外出办公事的,这已经成了新的习俗。
二、行囊
“晴带雨伞,饱带饥粮”,旧时,包袱雨伞是出门的必备用品。
雨伞,主要是纸伞,做伞的纸叫“皮纸”,韧性很强,漆上“伞佬”特制的朱红色油漆,油光发亮,柔软耐用,破了可以补,现在多作道具。后来用布伞。近一二十年,人们出门大都带折叠伞。
年代到60年代还用,一般都是头巾,红色和绿色居多。60年代后期,提包出现,包袱便消失了。现在出远门,带被子行李,有各式旅行包,有密码箱,十分方便。
三、辞行送别
出远门时,家人送行,反复叮嘱:小心,注意增减衣服,别掉东西,别惹事,到地头给家里报个信,旧时是“别忘了写信”,现在是“一到就打电话”。现在父母送子女上学或打工,一般都送到车站。当兵或因重大事件出远门的,会到亲友家辞行,亲友还要送数量不定的茶钱。
出门在外的人,住店投宿,旧时都会将就,“好饭一餐,好店一宿”,不愿惹麻烦,以平安为准则。
四、禁忌
黄梅县的文化娱乐习俗
第一观念 信仰
一、思想意识
(一)敬畏对象
敬畏天地。结婚、出天方、生小伢还九朝都拜天地;瓜果上的疤痕说是亮月嗲割的;受冤屈时喊天地菩萨有眼睛;骂做坏事的人“天收”;旧时,天旱抬菩萨向天求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