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5)(14)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5)(14)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1 02:28 编辑: 网络 查看:


    张世威,字廷重,明代渭南县西王里(今阎村一带)人。少学刑名(刑法),好读经史,以清操自励,后来当了郡掾。同他一块任职的,都因贪赃垮台,惟他保持清廉。遂到吏部任职。有一知县,为免除受贬,向世威行贿,要求改为郡官,他秉公办理,拒不受贿,人们称为“张清吏”。嘉靖年间,张任夏县丞,兼理荣河县政务,以清廉慎重著名,夏人为之立碑颂德。不久,迁为镇西卫。参将于岢岚与郡守有矛盾,怂恿家丁殴打郡守,并抢劫仓库。监司命张世威审理此案,这些家丁聚众拒捕,张世威带着那位参将,让他自己逮捕了4名首犯,余均解散。后来那位参将竟夺其功,张世威也不介意。(陕西渭南县志)


    张世英,字育生,又字佩莪,甘肃秦州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先后任山东定陶、本省甘泉、武功等县知县。先后两任渭南知县。张世英为政要点是:“治教合一”。教,则以身作则,自妻、妾、子、女、侍婢、以至幕友、丁仆等人,都要读书习礼,并聘请老师教育他们。县署内的,每日上课;县署外的,隔日上课。又设高、初小学堂200余所,宣讲所100余处。公余还亲自讲课、考核。治,则设立地方组织,每村设长,合数村为社,有社长;数社为里,有里正。给他们以息讼、防盗、积仓、劝学等任务。若有问题,先由村长解决。解决不了,逐级上报,最后才到县署。这样执行数年,效果显著,人们悦服,称为清官。
    著有《归山文牍》4卷。(陕西渭南县志)

 

    张警吾,三原县西关人。重视教育、善写作,倾向革命。曾任上海《大公报》编辑,为于右任的得意门生。少时就读于三原、西安,学业有成。西安辛亥举义时,积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西安光复后,偕同学及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三原籍学生李寿亭、姚伯麟、韦文轩等人返回三原,宣传民主革命。
    民国二十三年(1934)初至二十五年(1936)二月,任渭南县长,曾立“民视民听”匾于堂,政绩卓著。那时,城内道路不平,铺户门阶,既无土台,又无排水设备。雨季污泥载道,积水横溢。张警吾即令商户用青砖砌台阶,疏通水道,修整路面,用沙石覆盖,街容大变。随之,改56里为24乡、镇,编印宣传材料,安定社会秩序。
    任渭南县长期间兼任教育局长,邀请知名人士,商榷办学措施。他以武训办学事例,编写《行乞兴学》一书,印发全县,鼓励民众重视教育。特令乡、镇改寺庙为学堂。他曾公布“告渭南民众书”,就破除迷信、剪发放足、禁吸鸦片问题向全县同胞进行宣传教育。他写道:“为人做好事,强如乱烧香。城隍是泥像,小鬼是木桩。磕了许多头,烧了许多香,富贵也没来,死了没指望……”。并将此书作为“告示”,张贴在城隍庙门前。又号召人民:“男的快把你 老发剪,女的快把你 尖脚放,飞机大炮来的快,不久就到咱家乡。”还上街亲自察看,遇到留辫子的就剪,遇到未放足的就收裹脚。对于贩种鸦片,他曾三颁禁令,告戒群众:“今年不比往年,政府决心禁烟,有人若要偷种,查出枪毙不宽”。张警吾在公余之暇,常与各方人士谈论时势,还特邀共产党人王璋峰来县府作客。当时,他对渭南共产党的地下活动略知一、二,但并不告发。
    1936年离任归里后,在三原女子中学任教。1941年,任天津大公报西安特派员(记者)。1943年任三原县修渠总务主任。1944年,任三原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1946年,任县参议员和省立三中教员。建国后先后当选为三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代表、三原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三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陕西渭南县志、三原县志)

 

    张腾蛟,字汝化,明代渭南县仕原乡(今下吉一带)农民。平时遇有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带回去孝敬母亲。一次,偶而路遇一个布袋内有银子,他就地等候失主,没有等着,就到处打听,寻问一月之久,才找到失主,他登门将银子如数交还。一天晚上,他在去下邽的路上,看见有个驮着重货的骡子,未随主人。他牵骡等了好久,未见来人。就把骡子拴在路旁的密林中,自己在一旁看护着。三天以后,才找到失主。有个姓井的人,对张腾蛟的德行很赞佩,送给他金子,表示自己的心意,他谢绝了。这人又送给他两个油漆坐几。他也不要,说:“我60岁了,坐小板凳就行了,坐不惯这小几。”(陕西渭南县志)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4)

后一篇: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6)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4)

    后一篇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