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5)(4)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5)(4)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1 02:28 编辑: 网络 查看:


    张鸿儒(1921—1965) 陕西礼泉人。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参加革命,出任礼泉县城关乡乡长,在邠县专区干校学习后,分配麟游,先后任麟游县建设科、农牧局科员,畜牧兽医工作站主任,安舒庄林场场长,桑树塬公社社长等职。
    鸿儒性格耿直,注重实干。1959年筹办安舒庄林场,深入交通极度不便的荒山旷野,带领职工整修破窑,搭起草房,作为宿舍,然后边营林边建场。他亲自搬砖运木,塌伤了脚仍坚持工作。盖起场房后他却让职工先住,自己仍旧住土窑内。由于资金困难,发动职工养猪、养牛,以牧促林。开荒整地,坚持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办法。到1963年就营造刺槐林1500亩。嗣后,年年增植,引进油松,如今已成林万亩。
    他对林业管植并举,营护并重,经常深入林区各地,检查防护工作。1960年冬,在瓦罐岭发现偷砍林木者,在劝阻中被盗者打伤了胳臂,他并未退缩,坚持原则给予严厉批评,没收了砍伐的木料,保护了森林资源。
    1965年因病逝世。(陕西麟游县志)


    张笃恭(18930-1972) 麟游县九成宫镇安舒庄人。幼读私塾,及长立志从师学医,钻研了中医外科,尤特长火伤、烫伤、痈、疽、漏等疾患的诊治。屡起沉疴,他灵活运用成方和民间土方、验单方,积累中医外科验方400多个。以其医术精湛和医德崇高,誉满麟游、扶风、岐山、凤翔等地。先生对患者不论贫富贵贱,皆悉心治疗,热情护理。家中设有中药室,不论收入,首先为患者配方治病。远地求医的人,留家治疗,管吃管住,生活费用,分文不取。有请者不管路远近,白天黑夜,欣然从往。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二年(1929—1933),陕西大饥,麟游及毗邻各县土匪蜂起,被绑架烧烤者不计其数,有些人被烧得体无完肤,胸腰溃烂,皮肉焦落,经他治疗后,均愈。
    民国三十五年(1946)9月,对“迎王之役”中负重伤在他家隐藏的人民解放军交通员王长娃,精心治愈枪伤。在中秋节时,带他家的药品、猪肉亲自前往游击队驻地,慰劳战士,并为两名伤员治愈了重伤。西府工委书记赵伯经夜行军时,跌伤右腿,住在他家医治,他亲自熬药、做饭,伤好后护送归队。
    建国后,1954年11月,他主持在县城办起了麟游县第一个中医联合诊所,后改建为麟游县联合医院,他先后任所长、副院长。
    1958年,他应聘担任了麟游县中医中学班义务教师,倾心传授技术,采集野生药材标本,直观教学,三年没取任何报酬。由于他对人民的贡献,1955年被政府邀为民主人士,1957年被聘为陕西省中医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和陕西省中医学会会员。1962年当选为麟游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0多年的行医中,病家为其送匾牌10多面。
    他在“文革”中惨遭迫害,1969年11月被处理回家,不顾残酷折磨,仍勤恳为上门求医者治病,1972年4月16日含冤去世,1978年12月得到平反昭雪。(陕西麟游县志)


    张广德(1966-1985),原籍河南省阜平县人,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中。1975年上学,1983年高中毕业,同年6月加入共青团。
    张广德在父母和老师教导下,从小养成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的习惯。星期天常帮家居农村的同学拾柴禾、打猪草。从小学到中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1983年冬季征兵时,他积极报名。同学劝他说:“当兵很苦,还是考学校吧”。他说:“青年人干什么都一样,祖国在召唤,我们应该站出来让祖国挑选”。11月入伍,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昌吉县队直属大队二中队当战士,后任副班长。
    入伍后,他严格要求自己。军事训练、劳动出勤、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样样工作都干在前。他团结同志,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经常牺牲假日或休息时间,打扫厕所、猪、羊圈,帮助炊事员、饲养员干活。两年里做好事300件,五次受到连队嘉奖。
    1985年11月16日,他带领6名战士拆除旧营房,当大家干得正欢的时候,山墙突然倒塌。在这紧急关头,他想到的首先是6位战友的安全,他大呼一声:“快出去!”并把身边正脱衣服的王建设猛力推出墙外,其他战士亦闻声脱险,张广德却被墙体压在下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张广德牺牲后,武警部队总部党委根据他舍己救人的精神,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批准为革命烈士。中共凤县委员会、凤县人民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张广德学习。(陕西凤县志)


    张自先(1830—1865)。男,清代长武县枣园村人。父张相寅,靠种田出卖苦力为生。自先居弟兄5人之长。幼读私塾,粗通文墨,中途辍学,在家务农。他为人正直,急公好义,路遇不平,挺身而出,常为乡邻说公断直,排难解讼。
    清同治四年(1865年),长武一带,兵连祸结,田园荒芜。县衙官吏趁火打劫,横征暴敛,敲诈勒索。知县王鸿儒勾结地方士绅,三里局设草料支应局。巧立名目,加倍摊派,轮番征收。衙役差人奔窜四乡,绳捆索绑,催粮逼款。饥民揭账累债,拼力完纳。翻沟越岭,驴驮人背,草料送到时,差人不按斗,不过秤,用脚一拨,凭口报数,“眼睁睁活亏人”。乡民稍有怨言,就被拷打责罚。草料堆积如山,官绅明抢暗分。流传民谣“驴驮准一半,人背不上算。官员大发财,百姓筋骨断,何日天睁眼,除掉狗赃官。减轻粮和款,过个太平年。”
    张自先目睹贪官污吏巧取豪夺的罪恶行径,耳闻乡民叫苦连天的哀怨悲声,发誓要为长武三里百姓出气。他找到家住县城的妹夫张班先,计议良策,联络乡民,决心袭劫草料局。一天夜里,张自先、张班先用鸡毛传帖发出举事暗号。黎明,各乡百姓掂着镢头、铁锨、刀矛棍棒,从四面八方涌进县城,直扑草料局。齐声呐喊,赶走差吏,没收账簿,砸毁斗秤。大街小巷人流潮涌,汇集城内衙门口。张自先登高一呼,乡民一哄而上,又把县衙围得水泄不通。人人叫骂泄愤,个个挥拳助威。县知事大惊失色,走脱不得,只好硬着头皮出面应付。张自先挺胸昂首,跨上大照壁前台阶,扯住知县据理质问,知县无言以对,俯首躬腰假惺惺地当众保证:扯销草料局,查办差吏。免除各项附加税,草料收支账由百姓选出人员核查议决。三日后布告民众,并声称愿以人格担保。
    事后,知县暗报诬枉乡民反叛,首列二张罪在不赦。邠州知州不敢公开缉拿,定毒计,设陷阱,由州官派人邀请二张“赴宴”。百姓劝说不能贸然前往。张自先却说:“既被相请,不去反说我等怕他。就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大不了要命一条!”二张乘马扬鞭直奔邠州大堂,只见刀枪森严,酒菜齐备,却迟迟不见州官。二张情知中计,怒火填胸,掀翻桌椅,骂不绝口,当场被差役捉拿捆绑,暗地杀害。张自先年仅35岁。
    张自先、张班先殉难邠州,百姓无不悲伤义愤,官府差役四处抓捕参与闹事的无辜乡民7人。陈邦彦在押赴邠州途中,夜宿亭口店房,服毒自尽;安钢嘴、丁卜子、赵周死于乾州大狱;常学谋、武登仙、田生玉被“发流”充边。
    长武三里百姓怀念死难英烈,到处告状申辩鸣冤,以求昭雪。后任州官迫于众怒难犯,为二张正名,树碑于西街城门口,誉为义勇人士。县衙亦为同案殉难英烈刻制木牌位,设忠烈堂于鄂公祠,供民人四时凭吊祭奠。直到民国初年,每逢春节县署照例举行公祭。民国十五年,忠烈堂被驻军焚毁。(陕西长武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