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5)(2)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5)(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1 02:28 编辑: 网络 查看:


    张淑珍(1937-1990),河南太康县人,生时逢战乱,一岁丧父,靠母亲手工为生,在黄泛区颠沛流离,早年尝遍人间酸甜苦辣。1957年,她从开封女子高中考入西北农学院林学系。1961年毕业分配来商南县,在林业站分管苗圃。在全县幼林清查中,她在水沟太白村邵家坟园意外发现9株茶树。从此萌生种茶之心。
    从1962年开始,她着手苗圃试验,几经曲折,育苗成功。因移栽茶苗不得要领,反复五六载均告失败。1970年她从外地学习大面积直播种植的经验,先在茶坊、捉马沟山上直播试点,获得成功。197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全县性的大面积种植,逐年发展。至1990年,全县茶面积达到1万亩,有50个集体茶场,500户个体茶园。全县年产茶9万公斤,总产值85万元,利税11万元(不含各区乡茶场)。茶,成为商南林特业的拳头产品。
    商南茶从无到有,张淑珍倾注了30年心血。70年代,她翻山越岭,取证化验,得出结论:“土壤石灰含量超过0。2%不能种茶”,为商南茶大面积种植发展提供了科学数据。在低产园改造过程中,她手把手传授茶农管理技术,使茶叶平均亩产由10公斤提高到25公斤,其中小面积丰产试验园亩产高达270公斤,为提高茶叶质量,她亲自示范,改进制作技术,使商南茶具有“色味鲜醇,清香可口,回味甘甜”等特点。1982年,她开始研制高档名茶,商南泉茗一上市,就被评为省优产品。中国茶叶研究所送匾赞誉“茶香溢商洛,茗泉先为佳”。1992年获“陆羽杯”大奖。
    随着事业上的成就,张淑珍先后获得中国科协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中国改革功勋等荣誉称号。30年来她获得县以上奖励表彰112次。
    198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同年被国家誉为改革功勋。
    张淑珍忘我工作,积劳成疾,1990年10月诊断,她患右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在西安作过手术,接受化疗期间,她又回到茶业生产第一线。
    张淑珍是商南县第一位女高级农艺师,任县茶业站站长。她扎根山区,艰辛实践,无私奉献,做出了南茶北移的光辉业绩。饮茶不忘种茶人,张淑珍是山区人民崇敬的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陕西商南县志)

   

    张友参(1910-1974) 延川县永平镇李家沟村人,1910年2月生。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陕北苏区从事学运、兵运工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绥德专署三科科长,绥德县委宣传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干部休养所所长,中央党校六部党支部书记,甘肃省庆阳、孟巴县委统战部长,陇西县人民政府县长。1951年8月任甘肃省委统战部处长,1953年4月起历任中共兰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和兰州市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是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4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陕西延川县志)


    张竹林(1905-1976) 别名常德义,延川县高家屯乡张家湾村人,1905年11月生。1934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1月加入共产党。历任永平区王家屯乡赤卫军中队长、大队长,西区区委书记,1935~1940年,先后任延川县委巡视员、县委书记、县长,1940年后,历任延安休养所党支部书记,榆横特委民运部长,绥德分区干训班总支书,县勤兵站第一办事处处长,陕北运输办事处长,西北后勤运输部办事处政委。1952年7月转地方工作,后因病休养。1976年逝世。 石子珍(1911~1978) 原名石如璋,贾家坪乡呼家老沟村人。1928年加入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延川县永胜区大队指导员,秀延县第九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秀延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副主席,新城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安塞县政府县长,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员,边区政府税务总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宁夏省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西北财经委员会委员、宁夏财政厅长。1954年12月赴新疆工作,先后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计划委员会主任和党组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0年复起用。1976年任新疆自治区计委顾问,1977年12月增选为政协新疆自治区常务委员。1978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 赵秀章(1908~1979) 冯家坪乡赵家河村人,1908年4月生。1937年入延安鲁迅师范学习,毕业后任贾家坪小学教员,业余习医,其后弃教从医,先后为县保健药社、县医院医生,1963年退休。在30余年行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整理出数百则验方,自命为“金不换”。医德好,医术精,求医者甚众。1960年数十名干部联名在赵家河村树立“赵秀章医德碑”。1979年9月9日逝世。 张明扬(1897~1980) 中医医师。原籍清涧县后张家河村,后迁居延川县城。早年在清涧城开药铺,并投师习医三年,30岁时出师。1935年7月入伍,在袁家沟红军医院从医。1936年3月,任红29军卫生所中医,1937年5月退役回清涧行医。1941年来延川创办保健药社并任主任,其后任城关卫生院中医师。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长于内科、妇科,救死扶伤,深受群众敬重。是延川县第二、三、五、六届人委会委员,陕西省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呼思恭(1916~1981) 贾家坪乡呼家老沟村人,1916年7月生。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共产党。历任延川县永胜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延水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延安县委副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甘泉、延安、延长县县长,陕甘宁边区联防司令部教导旅民运科长,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长,省林业厅长、农业厅长。1976年因病离休迁往西安,1981年6月逝世。 杨增衍(1905~1981) 杨家圪台乡杨家圪台村人。1927年在省立延安四中求学时加入共产党。同年7月与杨增爱创建杨家圪台支部,任组织委员。参加革命后,先在本县永远区、县法院工作,后历任山西永和县法院院长、公安局长、代县长,甘肃武都地区法院院长,省人民法院行政处长,省司法厅副厅长兼办公室主任,省委政法部副部长。反右斗争中被错误处理,下放任酒泉边湾农场书记,后任酒泉地区监委书记,天水地区民政局长。1981年逝世。 刘晓钟(1904~1981) 原名刘祗德,杨家圪台乡上大木村人。1926年在省立第四师范(绥德)上学期间加入共产党。1927年3月创办县立第三高级小学,随之前往执教,建立中共永平支部干事会,任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脱党,1934年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重新加入共产党,任军委卫生部第一后方医院供给科长、第二兵站医院供给科长。1940~1942年任军委供给部军需处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保障了军需供给。解放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后,历任辽北军区供给部长,嫩江军区供给部政委,东北军区军需部副政委,沈阳军区后勤部工程建筑部部长、营房部第一副部长等职。他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为部队后勤供应辛勤工作大半生。1964年9月因病离休。1981年12月31日在西安逝世。(陕西延川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