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虽追随陈师二十年,虽未得陈师功夫十之一二,却目睹了陈师学艺之艰辛和执着(陈师对太极拳的执着,受到了文涛师伯的好评)。川派杨氏太极拳在钦州生根、开花、结果和发展与陈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此文一是诉说陈师学拳来之不易;二是纪念已经仙去了的第五代杨氏太极拳大师林墨根先生。
九年前与太极拳结缘的那天
作者:刘春伟
回忆起拜恩师陈雄学艺些事,常感兴幸,慨叹是一种缘分。
早十几年前有本权威的老牌武术杂志《武林》,现已关门停刊了,很遗憾。我是个忠实读者,有一期的《武林》杂志上有篇陈老师文章,好像叫《研练杨式太极拳的误区》。读完有感慨,一个作者能写出对太极如此细腻,深刻的感受,其次,通过与杂志编辑部联系,发现作者是跟我的家乡是同一个城市,(那时我已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工作),能跑到老远的成都学艺,此人一定是个武痴。决定会一会他。那时没像今天的互联网那么发达,写了个信,留了个手机号。
那段时间,刚好老家有事,他打了我电话,这真是很巧,很有缘分。我在大学就爱上国术,常上图书馆借自然门功夫大师万籁声的拳书、杨氏太极拳泰斗杨澄浦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很迷茫,不得法。能会会也看传统武术真实的面目怎样?
到了陈老师的家,哇,一幅太极名家全家福,在珠海拍的。上到他楼顶层,一边喝茶,一边聊话,他介绍了个刚跟他拜师的钟叔(在钦州市水电局当领导)认识,现在是叫钟师兄,介绍我入门的师兄。让我试推下钟叔,我那时年轻气壮,钟叔那时都有53岁左右,一推,感觉推一堵墙,几次老推不动,很纳闷。继续聊,我练个排打,一直自信抗打能力很强,陈老师说有否兴趣体验一下他的太极劲道?我当时对内劲不了解,又对软绵绵的太极拳是否真的能打抱着半信半疑,加上自己认为练过排打功,我200斤重的身体,敦厚的胸脯肉又结实,就说:好吧!陈师问:给你五成劲试试,你看如何?我信心很足的答:放心,没问题!当时他出那拳,很轻松,一个暗含透劲的东西到我左边胸膛,痛得简直是翻江倒海,冒冷汗,打颤抖。哇!这一直是书上描绘的内家功夫,是真家伙,好嘢!心里已决定要学这传统功夫。离开陈师的家,回到深圳后几天,试劲的那个部位还隐隐作痛,我用跌打止痛药酒又搽又敷,加上艾灸,过了二十几天才完全好嗮。
选了个好日子,在2003年10月18日,按传统杨氏太极拳拜师的程序入了门。第一关桩功,哇!要命,站得两腿发抖,后知道是其中的太极心法,拳架,很多细活。每年都上老师这两三趟,九年以来,这应了林老师爷的那句,水涨船高,师父不同境界的变化,我们也跟着在功力涨。这九年,没白费,值得。因为我常出跟太极同道交流,今年初在莲花山上和一个也很资深的太极行家摸了手,他问:你练了有二十年拳的时间了吧?我说是的,其实我就九年,因为我找到一个明白拳理的师父,没让我走弯路。相比之下有的走访天下名师,时间也花了,功夫还是个楞青,没进门。有些网友问,了解下师父的情况,我在电脑打上,老师让我少走弯路,后来想不对,更直接些,老师没让你走弯路,直走进去,就进门了。故思,我是幸运的,拜了个好明师。
为了弘扬国粹,共同提高太极拳技艺,我在网上QQ920391889期待真诚友好的交流练拳经验。
2012年7月2日
浅识练拳过后的酸痛和疲累问题
作者:陈雄
初学太极拳的人往往因为某些动作未达要领,会感到身体局部有酸胀感。那种感觉就类似许久不运动的人刚刚跑完步后小腿肚的酸胀。出现酸胀的部位大多是肩膀、手臂(此种举例不包括拳病导致的膝盖痛)。随着练拳的深入,酸胀感会慢慢消失。练拳者要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身体功能的改变,所以会自然出现酸、麻、胀的筋骨锻炼反应,此时,不要因为害怕身体各部位的疼痛而退缩不练了,千万要咬紧牙关挺过去。初学者的脉络细小,气血运行不畅,丹田元气储备不足,所以,练功以后身体显得特别疲倦,这也是正常的练功以后的生理反应。一趟拳刚打完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严重缺乏睡眠除外),那时身体正处于兴奋状态,呼吸顺畅匀称,缓缓流汗,舒适感是很明显的,不会出现困倦感。随身体的兴奋状态逐渐退去,困倦感也会慢慢上升,这也正是太极拳对于自身的调节与保护。随着习练时间的延续,我们的身体经过基本功的千锤百炼,就会逐渐由“铁”(软)变成“钢”(坚),就会使我们的筋骨和脏腑发生质的改变。到那时,在练功的过程中,非但没有了酸、麻、胀的疲倦之感,而出现真气旺盛,脑神清爽,内气鼓荡而顺畅的美妙拳境。
在运动医学上将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分为两种:急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急性肌肉酸痛是在运动后立即出现的,但其消失得也快。即来的快,去得快。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也称运动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