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技击的最高境界,应物自然
数百年来,无数太极拳家都在追求太极拳技击的最高境界。但到底什么是太极拳技击的最高境界呢?古典太极拳论上说;“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神明是什么样的境界,难以用文字说清。现代有人说条件反射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但很多太极拳家对此说法不以为然。
家父对太极拳技击的最高境界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应物自然。何谓应物自然?父亲经常讲这样一
个故事,来说明什么是应物自然。王茂斋师祖是做买卖的,一天晚上,他踟躇独行在阴暗的胡同里。
这时有一个人从后面走来,在王茂斋肩上轻轻地拍了拍说:“请问。。。”王茂斋回头一看,人飞出去不见了。原来这个人是向他问路的,但当这个人触及王茂斋的肩膀未讲完自己要说的话时己被王茂
斋身上的自然反应打了出去。父亲说完这个故事后说,所谓应物自然是指不是故意或有准备地把人发出去,而是与人接触后的自然反应,引进落空,借力把人打出去。这种发放已不受人的大脑指挥,沾着何处何处击,沾触点反应打人,而不是用固定的招数打人,这种功夫在身,则处处可以发人,这就是太极拳技击的最高境界。父亲自己在应物自然方面也有过体会。一九八八年四月,父亲回山东老家。老家有不少人也练太极拳
,有些是父亲的弟子,有的是同为掖县老乡的王茂斋师祖以前传下来的门人弟子。他们听说父亲回来了,很高兴,纷纷前来请教。县里有一位中医,练太极拳有四十多年了,对父亲十分尊重。我老家门前有一条小胡同,他们一行人坐车到胡同口下车,这位医生走得快,先其他人走到父亲面前。父亲坐着,见他们来了,想起来迎接他们,那医生用双手轻轻一按,意思说,你不用起来了,不要客气。父亲在触及对方的手时,已站了起来,那医生腾空飞了出去,摔到院子里的水泥晒谷场上,两个胳膊肘都捧破了。其他来人大吃一惊,以为父亲生气打了他,其实不是,那是一种应物自然的本能反应。
日本投降后,设在太庙的太极拳研究会很活跃,在那里学太极拳的人很多,当时北平政府管武术的官
员叫张之江,曾送给太极拳研究会一块匾(上题“健康乐园,’)。送匾那天,委员们都在研究会等
候张之江的到来。等了很久,还不见人来,人们就到研究会的房子外面喝茶,抽烟,聊天。此时正值冬天,人们坐冷了就站起来,走动一会儿再坐下去,不少人翘首望着门外,希望张之江快点到来。其中有一个姓张的委员,50多岁,个子高大,体重200斤左右。他趁父亲抬头向外望的时候,突然抓住父亲的一条臂膀往后下采带,要给父亲开个玩笑。在他双手欲发劲的瞬间,父亲碎然借力发放,对方腾空跃出,重重地摔到地上。大家很快地围过去把他拉起来,一迭连声的问:“怎么样,跌伤了吗?”张说:“今天就是摔死我也高兴,我知道了经梧师弟有如此深厚的功夫。”还有一次,在中山公园,父亲正与师兄弟们一起推手切磋,王子英师爷从后门进来,大家对他十分敬重。注意力就都集中在他身上了。这时有一个姓刘的师叔,他的力气大在师兄弟中是出了名的。他趁父亲的注意力集中在王子英师爷身上时,冷不防从后面拦腰抱住父亲,要把父亲摔倒。父亲在不知不觉中沉身转腰,只听“啊”的一声,对方的肘脱臼了,后来刘师叔吊着臂膀一个多月才好。父亲说,他们对我都不存恶意,我对他们也不存恶意。他们是想试试我在无防备的情况下功夫如何,而我也是自然反应把他们放了出去。假如他是在我有准备的时候攻我,我可能不会那么巧的把他们打出去。这
是一种应物自然的本能反应。“这种应物自然的功夫比起前辈来差多了。他们己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我只不过学着做而已。”一九八五年隆冬季节,一位日本友人由河北省卫生厅介绍到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学气功。这位日本友人在学气功时接触到了太极内功,还听气功老师说,创编太极内功的人叫李经梧,在本院工作。他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提出要见家父。在院领导的陪同下,日本人在体疗室见到父亲正在和徒弟、学生推手。他对推手不以为然,认为是互相配合闹着玩的,不相信这推手是“功夫”。同时提出要与父亲试手。父亲通过翻译问这位日本人学过拳术没有,没有学过就不必比试了。日本人说,在日本跟
老师学过陈式太极拳,老师的老师是台湾的,也学过少林拳和其他武术。父亲听了,答应同他试试。
两人一搭手,这位日本人很内行,懂劲功夫不错,守静不妄动。用父亲后来的话说:“他听住劲,一
点也不给。”太极推手,对方若一点也不给劲,就借不到对方的力,自己的力也难起作用。相持片刻
后,父亲稍一引,对方马上起了反应,用力抗住,李经梧立即顺势借力,一下子把对方制倒于地。这位日本人不服气,把身上一的羽绒衣脱掉,再度交手。这下日本人不再守静,一上手就发劲攻来,这刚好是父亲所需要的,他双手朋住对方,沉气转腰,手上缠丝劲爆发,对方又应手而倒。还没等旁边围观的人回过神来,那日本人从地上站起来,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还未看到您是如何出手的,我就倒了,您的武功真高超。”在与人推手较技中,家父严格的要求自己和徒弟重口德与手德,不出口伤人,不出手伤人。父亲晚年曾经深有憾意的向我述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五十年代末期的一天,在中山公园,杨禹廷师爷因故没有到拳场,父亲正在和诸位师兄弟练拳、切磋。这时来了一位操外地口音,身高一米八以上魁梧健壮的汉子,废话不说,指名要找“五虎上将”较技。当时气氛很是紧张,大家面面相觑,最后将目光都集中到了父亲身上。父亲也是心中忐忑,不知此人是什么来头,就好言相劝,想只做一下简单的交流,不想较技。但此人非但不听,且出言不逊。万般无奈父亲只好出面接招。当时父亲的技艺虽
然在本门师兄弟里面已经出类拔萃,且已经将太极内功融入了推手,但是却很少和外人过招,即使有
过过招,大家也是彼此熟悉,切磋一下点到为止。这样的实战经验很少。为了不为人所制,父亲没有
妄动,只是采取太极起式虚虚站定。那人二话不说突然发招,拳脚相加,父亲抬手一个“抱七星”,
只见那人腾空而起,砸向拳场边上的一个照壁。无巧不成书,照壁上在抬手的位置钉了几个一虎口长
的铁钉,是大家平时用来挂衣物用的。那人的头部就撞在了其中一个铁钉上,铁钉撞入后脑,当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