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玉林风俗 玉林风土人情(14)

玉林风俗 玉林风土人情(14)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6-06 14:2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我的父亲李家金,1936年于中山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一生从事教育,桃李满天下;他喜作诗、书、画、联、歌、赋、曲、文,著作甚丰,是玉林文教界知名人士,文友遍世界。他结识了鲁迅、何香凝、王力教授以及孙中山先生的元配夫人卢慕贞女士等名人,给他们写过诗,赠过画,有的还进行了学术上的交流。

我的大哥李山高(鼎林)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化工研究部门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中国化工拔尖人才称号”,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过贡献。早些年他参加中国化工科技代表团,到美国考察,到莫斯科参与中苏有关化工科技合作的谈判。他的儿子也是大学毕业,现在法国巴黎工作。我的姐姐李鼎廉到过广西医学院学习,是主治医师。另一个姐姐在广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学当英语老师,还当过校长。我的几个外甥、外甥女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有一个是中山大学研究生,现已迁居美国洛杉矶居住和工作。我几个堂叔的子女也都是大学毕业。我在“文化大革命”时几次获推荐、选送上大学,因舍不得离开当时我所任教的民办高中,放弃了这些机会,走自学成才之路。目前,李拔谋的后裔已有49人在国家机关单位任职,大都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读过大学的20人,出国留学的2人。

当你也到李拔谋进士第看看、听听、你会觉得不仅是古色古香的第宅,而且翰墨香飘,人才辈出的伐阅之家。就是这座几近破烂的进士旧居,是本遗存乡村的书,它记录了历史光辉的一页,连着神州的脉络,牵动世界的角落,融人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

二十八、轩昂古宅 翰墨生香

玉州区高山村是一个古朴、文明的村庄。它以独具深厚的文化和人文风光,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

轩昂古宅

建于明朝中叶至晚清的高山民居群,保存有完整的门庭院落共73座,总面积约八万多平方。它以家庙文化为载体,体现了古代建筑风格和古朴的民情风貌,是530多年来的文化积淀,引起了海内外一些建筑专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人们可以从鉴赏中研究和挖掘古代民间建筑艺术,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风土,是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吸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高山古民居,以绍德祠、思成祠、李拔谋进士第和牟甲铢故居最具典型,规模宏大,气势阔绰,衡宇参差,巷道交错,无处不达,落人其间,如堕迷宫。它的建筑风格,主房高大而重院深藏,坐西朝东,门户向阳,屏风层层遮掩。这种形式,古人称之为“聚龙窝凤”,凭高雄视。前半部疏阴开阔,用影壁,屏风点缀,显得典雅幽静;后半部建筑高密起伏,逐层攀升,飞檐宇脊纵横,庄严肃穆。每个院落一般由四进三井(或三进两井)厅、屋、厢房、耳房组成,是岭南四合院式结构。其生活规制为:三厅为迎送宾客和妯娌纺绩、衲履、刺绣、闲叙桑麻的地方;二厅较宽畅,是会客和家族聚会议事中心;一厅为正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殿堂行昭穆司礼之所。一切婚姻、喜庆、丧葬等仪式都在一厅举行。但凡设宴,尊贵的客人,都被邀请到这里,首席首位是本次饮宴的最高礼遇。正堂后有小花园,显得馨香幽静,而后是后厅,是老奶奶辈颐养天年,持斋礼佛的地方。儿孙辈要经常到这里向老辈叩安。两边厢房均以两房一厅一天井规制,一般作为家庭单元,或作淑女闺房和学子书斋之用。

穿花屏风上的喜鹊梅花、宝鸭穿莲,栩栩如生。屋檐处雕梁画栋,龙凤呈祥。椽下的壁画彩绘,以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主题鲜明特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无论是人物,还是花卉鸟兽,处处都注意刚健与柔美的融合,行止神态的协调。形式多变,光彩夺目,技法娴熟,诗画传神,是民间艺术家的得意之作,属宝贵的文化遗产。室内明清的古玩家具不少,名人书画,屡见不鲜,令人羡慕。

古宅的遗存,虽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保存得极为完好,散发出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文化的气息,不失其大家风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研究封建社会晚期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建筑艺术,民俗演变,心理沉淀,人际关系及时代氛围的绝好材料。

墨翰生香

高山村地灵人杰。保存有古老的第宅,也承袭了古村风俗和文化传统。村民始终遵遁着“耕读传家”和“勤有功,谦受益”的祖训。民风淳朴、崇文尚礼,保存着温良恭俭让遗风。从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和亲睦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合族生活在亲密无间,诚信谦让、丰饶祥和的氛围之中。解放后,村团支部获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之家”的光荣称号,高山村曾多次被评为玉林市“文明村”的殊荣。 在科举时代,蒙馆是造就人才的基础和摇篮。高山村历来就重视蒙学教育,清代最盛时期私塾蒙馆达15所之多。李拔谋进士第还聘请日语塾师,开办日语基础教育,他的后代有多人留学日本,这在广大农村,实在难能可贵,绝无仅有。几百年来值得称道的是高山村人有世代劝学攻书的良好风气。以不谙文墨为耻,以读书出仕为荣。用蒸尝济贫助学,是高山不埋没才智,学子不断,人才辈出的传世法宝。清乾隆22年至晚清150年间,科举竞争中,全村共考取进士4人(占衡州六分之一)、举人21人、秀才193人。废科举后至今,大学毕业生有260多人,留学生16人。现在供职于社会的有600多人,其中获高级技术职称的75人。这75人当中,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教授1人,美国麻州大学教授1人,国内化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冶金部三室总工程师(研究员)1人,华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广西冶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湖北中医研究院研究员1人,广西区档案局副局长1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人,我市某医院主任医师1人。其余为大学副教授、医院副主任医师、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和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师和担任行政领导。目前,村里有奖学基金会,奖励优秀的家庭困难的学生和有特出表现的教师。学子们学业蒸蒸日上,出类拔萃,象三春嫩笋,层出不穷。在参加全国奥林匹克各科竞赛、中南五省作文比赛和本区、市各学科竞赛中,高山村学子,可谓后起之秀,均夺得良好成绩,获奖很多,新人辈出。

高山的历史,是诗书传继,名贤蔚起的历史。玉林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第一人是高山人;出任玉林银行行长的第一人是高山人;玉林唯一最早的报纸《玉林日报》的社长和总编都是高山人。进士李

拔谋的后裔4-8代孙连续四代都考取全国重点大学。有个书香门第有“一门三举子,四代六郎官,”可谓巍魁伐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