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玉林风俗 玉林风土人情(19)

玉林风俗 玉林风土人情(19)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6-06 14:2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在玉林的丧俗中,如逝世者为高寿之老人,则往往把丧事当喜事办,有“作斋”数日的,故玉林人有“红白喜事”的说法。其出殡仪仗中往往配以八音鼓乐,甚至有舞狮的表演。丧葬结束,往往分发“寿碗”,以使得碗者增寿。

近年来,政府提倡火葬,这种既科学又节省,具有利国益民多方面好处的殡葬方式已逐渐为人民群众所接受。

三十七、玉林的民族民俗文化

玉林民间信仰以祖先崇拜为基础,以佛、道、儒三教为主要对象,同时其它神道信仰为辅。民间信仰活动主要体现在各种节庆、寺庙、神诞等活动之中。

在各种节庆习俗中,各式信仰活动渗透到各个节日活动之中。每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为送灶神日,习俗上往往家家户户大扫除,驱除瘟疫,干干净净迎春节。除夕之夜则贴门神、春联,拜祖宗、吃团年饭。正月初一为春节,是民间一年中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清光绪版《郁林州志》载:“元旦贺年拜祖神庙及族邻尊长”,各家男女老幼穿上新衣服一起庆贺,小辈向长辈拜年,亲朋互相祝贺,敬天地、拜祖宗,给孩子压岁钱。正月初二每家宰阉鸡祭祖先和社头(土地庙)、灶君等,烧鞭炮“开年”。初十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要到社头、祠堂和自家厅堂“挂灯”,挂在社头的花灯到了正月十六才烧掉,叫“完灯”。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包米粽、凉粽,在门上插上艾草驱邪;中元节又称“鬼节”,博白、陆川、玉州、北流等地部分农村旧习俗于七月十四前,村民在村头村尾、山间田野吹响用勒鲁叶做的喇叭状的笛(客家人称“喃嘟乐笛”),笛声此起彼伏,“嘟嘟”“嗬嗬”作响,目的是为了怀念自己的祖先,以笛声引路招呼已故的祖先回家团聚过中元节。这种习俗大部分地方已消失,唯有博白少数乡村仍在流行。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最尚月饼,取团圆之意,各户人家习惯烧鞭炮、贡“月亮”(祭拜月亮)。而冬至节,则包米粽,祭祀祖先。 玉林民间崇奉众多神祗,神诞甚多。诸神中除佛教“佛法僧三宝”、道教“三清”神、儒教孔子等外,还有各类天神、地祗,一些神化的人物或某些有关历史、传说人物等往往又作为崇拜的神明,建庙奉祀。如建天后宫以供奉天后(妈祖)娘娘,建寒山庙以供奉寒山三圣、建西山庙供奉西山蓝爷,建庞奶庙以供奉庞八娘、建龙母庙以供奉龙母娘娘,建谭苏庙以供奉谭姓和苏氏二爷,其它还有诸如玉皇堂、普庵堂、城隍庙、地藏堂、五显庙、雷祖庙、三清殿、孔庙、紫华庵、护龙庙、三教堂、三帝堂、关帝庙、文昌阁、魁星楼、文笔塔等等,供奉着各种神明佛像。神明佛像如此众多,各种神诞佛事活动便连绵不绝。如西山庙诞为农历三月三、寒山庙诞为九月十五、庞奶庙诞为三月十八、观音诞每年四次: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二月初二、八月初二为土地诞,祭社神,社为土地之主,各村都设有社头(土地

庙)供奉本村土地神。庙会是为神明生日举行的庆祝仪式,主要的活动是从庙中抬出神像出游,仪式隆重,气氛热闹,神像所到之处受到群众朝拜。庙会期间请戏班演戏,吹奏“八音”、舞狮舞龙庆贺,附近各村群众纷纷前来参加仪式,祭拜神明,祈求美好愿望。规模较大的庙会还形成商品交换市场,异常热闹,一些庙会诸如樟木镇樟木中村的庞奶庙、石和镇沙坑村塘坡岭的西山庙,还请来民间艺人跳讲述各神生平事迹的傀堂戏。

跳傀堂,又称跳鬼脚、跳庙、傩戏等,一般在庙会、诞期等场合表演。表演时,先演“戏头”请师傅,由两人同时演出,共跳同舞,锣鼓伴奏,节奏明快。“戏头”过后即开始正式表演,单人演出,不论表演什么角色,均戴上不同的面具,面具是根据表演的人物形象用木头雕刻而成。演员边跳边唱,主要表演神的历史故事或片段,文武神交替出演,演完一个接下来另一个人戴上另一个面具出台再演下一个神,个次不限,可演较长时间,表演动作简单、粗犷、热烈,音乐简单,主要以锣鼓伴奏,人声帮和。道具一般用木制的戟、刀、剑、护板、扇和旗令等。过去傀堂戏在玉林各县市不少地方都有流行,而今天只在福绵管理区的樟木、石和和博白县凤山、江宁等乡镇还有传承。石和、樟木等乡镇的傀堂戏介于“舞蹈”与“戏”之间,说它是舞,它有简单的唱词和道白,说它是戏,它的情节和表演程式又过于简单;而博白县凤山傀堂戏介于“舞蹈”与“戏”之间,说它是舞,它有简单的唱词和道白,说它是戏,它的情节和表演程式又过于简单;而博白县凤山傀堂戏则是一种更接近舞蹈的形式,即“傩舞”,每年农历九月十三定为傀堂跳岭头的节日,表演者面戴面具,扮成五雷将军,面具如同公鸡头冠,手拿铁凿斧头,在锣鼓钹的伴奏下起舞,它是一种驱赶邪魔纳吉接福、保佑平安的民俗舞蹈。

三十八、玉林高山古村落

高山村位于玉林市玉州区城北镇,距玉林城北约5公里,玉桂公路从村边经过。 高山村现保存较好的宗祠 13 座,建筑面积 7276 平方米;古民居 60 多座, 总建筑面积约 44631 平方米。建筑年代从清康熙至清光绪年间,其中牟思成祠、牟绍德祠、 牟惇叙祠有确切的始建年代及维修记载。 宗祠规模大小不一,四进者两座,三进者四座,二进者五座,面积从 1200 平方米至 300 平方米不等。这些古建筑均为硬山顶砖木结构, 三开间,灰瓦青砖墙或外青砖内泥砖墙,其中三座为抬梁式木构架,一座为砖(柱)仿木抬梁结构。屋脊两端犄角翘峨,正脊垂脊皆堆塑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如松梅、牡丹、菊花、金鱼、螃蟹等,部分还塑有吻兽。封檐板则雕刻如意云纹、团花、梅菊、石榴、麒麟等。 檐下则题诗文和彩绘壁画, 每座从 10 多幅至 70 多幅不等,内容包括吉祥花卉禽鸟、自然风光、历史典故、社会生活 (塔、轮船、水军营房、科举书籍、自鸣钟等)等。每座建筑原皆设置“推笼”和屏风、悬挂牌匾,如牟思成祠和牟绍德祠原来分别有 31 和 25 付对联。

古村落外围有绕村围墙、水塘作为防护,村内每条巷道又有各自的闸门用以防盗,防卫措施严密。建筑物则经纬分明,横直有序,排列整齐,立面美观,座向统一。以绍德祠、思成祠为纬线,以企岭巷、楼阁巷、郎官巷为经线。村中现保存有进士匾 5 块,文魁匾 6 块,石刻 16 块(内容包括皇帝敕封、田产记录、鼓励读书、提倡优生等)。村里还有古书画一批(包括陈继昌、李绍昉等人的作品)、古闸门、古青砖巷道、古树、古坟、古井、古戏台、古剧场及其它文化遗物(官帽箱、书箱、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 高山村古民居建筑群主要为牟、李两姓的宗祠及地方名人故居,涉及明清两代牟李两姓为主的 4 位进士、 21 位举人、 211 名秀才。民国至今共有大学生 418 人,留学生 28 人,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 612 人。 玉林市第一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学生皆出自高山村。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价高山村“新旧文化接轨比较好”,还称“北有江头村,南有高山村”,给予高山村极高的评价。

高山村为研究地方科举史、建筑发展沿革、宗祠文化以及礼制、书画艺术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 2004年5月已公布为玉林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已开发成为旅游景点。

31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