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玉林风俗 玉林风土人情(18)

玉林风俗 玉林风土人情(18)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6-06 14:2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中元节在中国民间传统中视为“鬼节”。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逐渐摒弃了这种迷信的观念。然而玉林人极重孝道,每到“七月十四”,正是姜嫩鸭肥的季节,寻常百姓各家各户都杀鸡鸭祭祀祖先。有的人家还做“发包”和“压(谐音)子饽”来作为节日的食品。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中秋节。玉林人有供月、赏月的习惯。节前约半个月,街市上便开始有月饼出售,主要为品种繁多的广式月饼。人们一般在节前便买好月饼,或探亲访友,或拜访师长。 到了中秋节日,民间注重合家团聚,共进晚餐。晚上,人们便都早早地在自家的院子里,阳台上或楼顶的平台上安置小桌子,装好仙香,供上月饼和种时鲜果品,一家人欢聚在一起,边品尝月饼边赏月。这时,各种烟花、龙箭从四面八方腾空而起,把夜空装饰得五彩缤纷。人们兴高采烈,沉浸在幸福的天伦之乐。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登高”习俗,在玉林被演化成了“拜山”活动,故重阳节实际上是玉林人一年中约定俗成的第二个扫墓节。重阳节的扫墓与清明节的扫墓大致相同,只是由于时令所异,别有一番情趣而已。

自从我国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之后,每年到此节日,玉林市各系统各单位都举行慰问老人的活动,并组织老年人举行歌咏、游艺活动。

冬至节 玉林人过冬至节,几乎家家必包米粽,所以有些人便干脆叫冬至节为“米粽节”。玉林人有“糯米补气”的说法,冬至日吃米粽,实在是寄寓了劳动人民补益力气,以待来年的朴素愿望。玉林米粽以精盐、南乳、豉油、五香粉等为调料,再选以猪肉、海味、绿豆、荷包豆、粟子、花生等作馅,熬熟后香味四溢,是人们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

玉林有句俗话:“冬至大过年”。确实,冬至节一到,人们便都热热闹闹地包料粽、熬米粽、杀鸡杀鸭,祭祀祖先,其礼节一丝不苟。

三十二、玉林舞狮

兼取南北之长,有“文武”之分。文狮动作舒缓平稳,表情细腻诙谐;武狮则动作威猛,矫健活泼。表演时配以锣、钹为伴奏鼓乐,给人以激情奋进的感受。舞龙,玉林舞龙是一种祈庆舞蹈。表演气氛热烈,舞龙动作多姿多彩,令人赏心悦目。在锣鼓与鞭炮声中大红龙珠上下翻飞 五彩巨龙左右狂舞,舞者观者其乐融融。

三十三、舞麒麟

是春节期间活跃在玉林城乡的一种佩戴道具并同时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是一种祈福致庆的活动。表演一般由4-7人参加,1人扮麒麟,1人主唱麒麟歌;其余有的撑罗伞,有的举彩牌,有的司鼓乐。贺年时,舞着麒麟进门,鼓乐声一停,麒麟歌即起,见人赞人,见物誉物,见事贺事,七言四句,随编随唱,好话连篇。全家往往高兴万分,赏以红包、米花糖果之类。

三十四、木偶

俗称“木傀戏”、“木头戏”。一般在农闲时或喜庆节日演唱,是普遍活跃于玉林城乡的一种古老表演形式。不同角色的木偶有不同的脸谱,表情神态各异,配以符合角色的服饰和道具,以突出其性格。戏班由乡间艺人自发组成,一般2-3人。表演时,1人坐于后场负责配乐,乐器有木鱼、钹、锣3种,另外1-2人在前场专司操纵木偶表演并边唱戏文。剧目多取自古代通俗小说。有的戏较长,往往连台演出十几晚至数十晚。

三十五、闹八音

俗称:“吹鼓”。民间新居落成、娶妇、祝寿等类喜庆事,多诸八音演奏助兴。八音乐队多是民间自发组织,通常5-8人。乐器主要有唢呐、锣、钹等。玉林八音名目甚多,地方风格浓厚。牛戏又叫“勾嘴戏”或称“竹马戏”、“唱鹩”,是玉林的地方土戏。尽管戏名叫法不一,但其曲调、唱腔和演出方式大同小异。牛戏有固定的剧本,内容多为古代传奇故事。

三十六、玉林民间婚丧风俗

婚俗,男婚女嫁,玉林民间称“红事”。 婚前,旧时玉林不少地方有哭嫁的习俗:待嫁女子一当明确知道自己已定日“过门”,便当在出嫁前一个月开始哭嫁(唱哭嫁歌),以表示留恋娘家,并非情愿出嫁的情绪。这是旧时劳动妇子借以反抗封建婚烟制度的一种表现。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这种哭嫁旧俗已很少见了。

婚礼日,民间谓之“日子”。

现在的婚礼日多选在“五一”、“十一”、元旦或春节前后。玉林民间传统规例:嫁女家上午办送嫁酒,娶女家下午迎亲宴。新娘出嫁前一两天便须“开面”,即用棉线夹去脸毛;上“轿”前梳妆打扮,须在嫁衣上缀以针线,挂上柏枝,取其种其吉利含意。迎亲队伍由新郎、“礼生”(傧相)及其他多人组成,通常配以八音乐队。在交通不太便利的乡村,一般以单车为“轿”;在城镇,则多用小型汽车。新娘必有送嫁人,通常由新娘之“舅”(兄弟)、妹或朋友充当。娶亲队伍在行进途中,新娘之间则须互换手帕,以示喜

不相撞。到了男家,在进行“进门”、“拜堂”、“铺床”等仪式时习惯上兴“配四句”,即边进行仪式边有一人唱祝福诗。喜宴间兴“捧新人茶”,即由新郎新娘为每一宾客逐个敬茶。“闹洞房”在玉林地方是比较文雅的,全在乎大家高兴逗东而已。 婚礼后的第二天,新郎家习惯上还要“请生亲”,即把女方家所有亲戚全请来,摆上酒席,借以大家见面相识。婚后第三日,是新娘的“回门”日。是日新郎新娘带上礼物双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

丧俗,丧事玉林人又称为“白事”。

玉林民间的治丧活动,主要由“守孝”和“出山”两分组成。凡居家有年老长者逝世,必须将遗体安置于厅堂中央,洁体并换上寿衣,布置好灵堂,谓之“装厅”。然后在灵床两侧地上铺以干稻草或草席,共子女亲属则按男左女右之分戴孝(通常为佩戴黑纱)列坐于两旁,定好时辰,供上“三牲”,烧纸鸣炮后即一齐放声痛哭,俗谓“开声”。守孝自此正式开始,一般要延续二、三天。在此期间,乡村女性凡死者亲属多有唱哭丧歌的习俗,其声悲词哀至极,足令闻者动容而涕下。守孝毕,即举行出殡仪式,玉林俗谓“出山”。先装殓死者遗体,日“入木”,然后排好仪仗,燃放鞭炮,由数人“抬轻”(玉林人称扛棺材为“抬轻”),所有亲属及其他“送山”人等一律随后,直奔墓地而去。“送山”归来,民间有“过醋锅”的习俗,即在回来必须的路口用铁锅烧上热醋,凡送山回来的人必须从锅上跨过,谓为驱除阴邪之气。其后,凡送山之人皆可得一“利市”(用红纸包好的钱币),视为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