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村明清古建筑群众多的宗祠建筑则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寻根情结、宗族制度和封建礼制观念,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民俗的信息:高山村的宗祠发育非常典型,这不仅表现在它的宗祠数量多,而且它的宗祠等级层次分明以及以宗祠建筑为中心的平面布局形式,这是广西已知古代建筑组群中所独有。我们知道,一座宗祠,只有放在村落布局、宗祠、分支宗祠和其他民居分布等建筑系列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它,而这些建筑系列正是村落宗族结构的物化形式。在古代农村社会,宗族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强化宗族的内聚力是宗族家族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故从宗祠到分支宗祠到其他民居的多层次布局决定了整个村落的布局。高山村明清古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以宗祠为布局中心,民居排列两侧,宗祠的设计质量、建筑规模上在整个村落中是最高级的,如绍德祠、思成祠的金柱、大梁的断面硕大,空间广阔,雕饰繁丽。这些均体现出等级森严、主次分明、上下有序的格局,这是传统宗族观念和封建礼制的反映。高山村现存宗祠12座,主要是牟、李、陈氏的宗祠,而牟氏家族对于宗祠尤为热衷,各支系都建自己一房的宗祠,牟氏宗祠共有9座大小宗祠。在中国,宗祠被视为宗族的根基,是开展祭祀、议事和族内红白喜事等宗族活动的主要场所,寄托着宗族的归属感。高山村的区域布局中,围绕牟、李、陈氏等宗祠建筑分别形成各姓氏相对聚居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照应的民居区域,这是各宗族成员的归属感的反映。著存祠是高山村兴建较早的祠堂之一,其一副对联上“著大宗祀典;存百世馨声”表明了主人建祠的目的。在著存祠附近还集中了思成祠、绍德祠、郎官祠等牟氏祠堂。思成祠内屋檐正中“绥我思成”四字表达了先辈事业有成、荣归故里之情已实现之意;在思成祠、绍德祠第四进设置观音厅,族内男性结婚举行仪式后需先在观音厅住上三天,以祈求祖先神灵和观音菩萨的保佑、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却又是这里祠堂的一个特别风俗。
高山村明清古建筑群众多蒙馆、大馆的建筑又是其崇文重教、书香不断、文风兴盛的直接反映:高山村村民向来重视教育,早在明嘉靖26年(1547年)便办起了“独堆坡书房”,开学传授。随后各个大姓氏竞相开办了各式蒙馆、大馆等,发展至清代,村中有蒙馆、大馆共15间,学风浓郁。与此同时,为确保族内子弟不因家贫而辍学,各大姓氏均建立奖学金制度——“蒸尝助学”制度,即每年从宗祠所有的田租中拨出大部分经费资助族内学子读书、升学、赴考,使得所有学童均有机会进学馆习读。绍德祠《韬光祖给发大小馆束修记》碑记所载的相关内容便是“蒸尝助学”制度的一个直接见证。而书写在承绪楼厅堂的朱熹治家格言则反映出高山村村民治家严格、治学严谨、对后辈勤于勉励的优良传统。蒙馆学堂的林立、蒸尝助学的传统、传统教化的施行,使得高山村学风浓郁文风兴盛,人才辈出,因此古代小小的高山村出了进士4名、举人21名、秀才211名。民国至今大学生400多人,可谓诗书传继、名流辈出。
高山村明清古建筑群鲜明的岭南古代农村地方特色、典型而丰富的宗祠文化、文风兴盛人才辈出等这些特点正是其文化价值之所在,而这又正是一定历史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文化意义在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三十一、玉林民间传统节日
春节玉林人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年前数日,人们便开始“三忙”:一忙“洁户”,家家要扫卫生,去污除垢。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的鸡(阉鸡为主,陆川一带则以鹅为主)、鸭、鱼、肉,各类蔬菜。以及春联、鞭炮、香纸蜡烛等。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类。
除夕 玉林人俗谓“卅夜”。家家户户制作节日食品;张贴春联,鸣炮辞旧,吃团圆饭,合家守岁。其供品除“三牲”、茶、酒之外,还往往供上葱、蒜、芹及染红的猪舌等,取其谐音(葱即“聪明”、蒜即“会算”、芹即“勤奋”、猪舌玉林人称“猪利”、即“红利”),图其吉利而已。团圆饭菜特丰,尤其是鱼、鸡、鸭等菜肴,往往到初一也吃不完,为的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庆头。守岁,至午夜零时,家家户家争先恐后鸣放鞭炮,一时间鞭炮声惊天动地,震憾宙宇,人们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并开始以最美好的言词互相祝福。
大年初一 人们都衣着一新,各家举行拜年活动,凡熟人见面必称“恭喜”,小孩子会得到不少的“打赏钱”(即“压岁钱”)。是日不杀牲、不扫地、不说不吉利的话,这是玉林人世代遵循的习俗。这一天,人们往往扶老携幼,合家上街观赏舞狮、舞龙表演。正月初二,出嫁女儿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初三之后,人们开始自由走动,有的寻师访友,有的结伴游玩。这时便有民间舞狮、舞麒麟唱麒麟歌的艺人们穿街过巷到各家各户各店各铺来恭贺新年。这种活泼有趣的贺年活动一直延续到过完元宵节。 元宵节 玉林人过元宵节。多在正月十六、与“挂灯”有关系。民间凡上年生子者正月初十便开始“挂灯”(灯为竹架纸糊的五彩宫灯),至正月十六日即告结束,故有“十六元灯”之说。过完元宵节,春节便告结束了。
清明节 是玉林民间的一个隆重节日。每年清明节,人们都要进行祭扫祖先坟墓的活动,玉林人谓为“挂纸”或称“拜山”。清明日居家百姓除老弱病残者外,通常男女长幼举家出动,带上祭品和锹铲赴先人坟山扫墓。其过程通常是:先修整坟墓,然后摆上供吕拜祭,接着烧纸、鸣鞭炮、奠茶酒,最后压坟头纸(即在坟墓、“后土”顶上压上一方纸钱),这大概便是古之所谓“纸幡坟花”的简化形式罢。至此,“挂纸”即告结束。
近年来,玉林市提倡火葬,不少人家把火化后的先人骨灰寄存在殡仪馆内,故清明节一到,市殡仪馆内热闹非凡。除民间的祭祀活动外,每到清明节,玉林市各机关单位、学校,往往组织祭扫革命烈士陵墓活动。清明节前几天,玉林公园内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朱锡昂烈士墓前,便每天都有不少人们列队举行悼念活动,人们都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
端午节,玉林人习惯把端午节叫做“五月节”。
节前,人们便纷纷到集市上买回菖蒲、艾草(五月艾)、并开始包米粽、扎凉粽或磨米制作“馒头饽”。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家家户户便都在大门口,家中房门口高悬起菖蒲、??艾草,以示驱恶避邪。有的人家还缝了小香袋(所谓“艾人艾虎”之类)让孩子们佩在身上,以祈求避邪消灾,让孩子健康成长。 中元节 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但玉林人过中元节却多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故民间百姓干脆把节名称为“七月十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