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点,当明“武由文生”,“文武一道”。太极拳是中华美德,传统文化的生动反映,综合体现,是传统文化沃土生育的奇葩。它是武术,但文武兼融,拳功并蓄。文典说明大义,拳功反映道理。应该说,太极拳一招一词汇,一式一语言,一趟一段落,一套一文章,乃人天相应、活灵活现的生动文典。传统太极拳充满诗情画意的拳械法式名称及其歌词是拳功的机密、理法的精要、人天真机及其隐乎于内、超乎形外的无形玄奥的画龙点睛,是启动心法、打开悟化闸门、慧通玄机妙理的诀窍。所以单纯地就武论武,仅限于一拳两脚就偏入“武夫”歧途而无功可言,也就摧毁了太极文根,功夫理源;也就抹杀了以武演道的精深含义;也就束结和限制了太极心法“应天合理”,“化理为功”的精深造化而“无用武之地”。
心法运用,从幻意到真意,是“从无生有”又“化有归无”的长期的、复杂的转化过程,又是心性逐步开发,无限展发的过程。所以心法运用很难同日而语。又由于人的心性根底和悟化能力的差别,所以一人一个方式,一人一个境界,又很难一概而论。对此只能依照心法运用的发展程序谈点认识,仅供参考。
(一)借势用意。借势用意,即依照太极拳的法式用意,此“借法用意”,是初级的心法运用方法。这很类似照文朗读,依葫画瓢,依画临摹,印影写仿,必须借用辅助。此间用意生硬拙刚,拘紧不舒,顾此失彼,辅应不周,极不自然。万事开头难,贵在闯过“开头关”。久练久熟,不练不熟,贵在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心法伴随拳法,由生而熟,意势相投,渐至完整。从生到熟,由熟致精,这也是一个较长期的功夫过程。其间心法运用的特点是,借助外扶,凭借依托,不能自主,或说“喧宾夺主”,是限于借势用意,以拳领意的被动用意。这“以外引内”、“主次异位”的状况,是意与势的结合期、磨合期,是以协调为目的的初级阶段。渐至熟练,量变质变,自然会变成主次归位的转变和提高。
(二)意领身随。意领身随是“借势用意”的一大提高,是磨合期的超越,是趋向自然的象征。犹如诗文背诵,越背越熟,领会就越深,深入灵魂。伴随功夫以及对应机理,规矩,要领的理性认识和理念提高,心法用意也就逐步摆脱对拳势的依赖,确立“心意为主”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促成神统意领,气势相投,内外合一。从“以外引意”到“以意领外”,从不自然到趋向自然,从心意辅助到心意自主,是心法的核心定位,战略要点的重大转移。此间用意的主要特点是:合理合法,法由心出,快慢有变,强弱有度,初现自然风韵。当然,这也需要一个长期熟练、长期巩固的提高过程。
(三)得意忘形。灵根歌曰:“本是先天一点灵,不灵只为结成形,形成罩住金光体,放下依然彻底清”。“得意忘形”是李派太极拳的贬语褒用,是突出心法核心地位的形象借喻。它是“心为主帅”的精注,是“重内不重外”的深解,又是“忽隐忽现”的启导。忘形,是对心神意念的大解放。是大道理念的大光扬。此间心法,不为法式所框,不为拳套所套,不为形势所囿,摆脱我执法执,心意清明,得意忘形,忘形则形灵,忘身则身轻;抛开身形拖累,内外一气灵便。得意练意,凝合神气,三元得地,拳功混融。
“得意”就是“得义”,即明机理、晓法用,通释法诀真情。所以才有“打拳无人似有人”,“打拳即演戏”之谚。打拳演戏,不是语言表达感情,而是以武语、眼神演道,就如一场哑剧。此即暗示:既然演戏就要逼真。就需要悟透剧情、得其大义、全心投入、进入角色,就需要入微入妙、意随义变、假戏真做,就需要启发灵感、借诀设境、即境生情、由情入理。但是,这戏不是演在舞台上而是天地间。正所谓“流星赶月快如风”,“一拥身躯入太空”;“如大海之炫跃,如沧海之浩渺”。正是这气吞万里,意气浩然的心法心性,才造就了李派太极拳的豪迈风姿,壮阔风情。得意忘形,不拘于法式,不限于形势,但是,不求形真形自真,不求气圆气自圆,不求自然自自然,自然便成“形神兼备”。
(四)若有若无。行拳做势,心意若有若无,若即若离,不像有又不像无,在于有无之间。这是心意用度(强度、力度、幅度等)的极大减弱。幻意这一“化有归无”趋向是启发潜在真意的良好征兆,是得意忘形的又一大提高。作为有为命功的动盘太极拳,作为无意无为似乎是不太实际的,所谓“无拳无意”的无意,其实也即心意的若即若离,若有若无。意若有若无,不觉有无,极好地促进心安,神静,气和的良好心态,致功心境。意若有若无,形忽隐忽现,一气腾然,自然发动,蛇缠雀跃,醉舞蛮歌;无拳无式,应理合法,有意亦然,无意亦然;轻风摆柳,云飘长天,一片潇洒,神韵无限。正所谓“悠悠荡荡,飘飘欲仙”。拳功至此境,亦足显太极真机妙谛,不尽风采,而“无意”高境,也只能在静盘,而且是性功阶段得到切实验证和启用。
(五)形意两忘。静盘性功,修心练性。而“形意两忘”则只是对“无形无意”“无意无为”的具体解释,反映了修功的空静心态,无为功境。幻意练尽真意出,真意真法应太极。真意真气,真机灵机,灵机灵转,不然而然,于是促成生命能量的广纳与精聚,造化和升华。其间,玄关大开,如日月当空,一片光明,冰化雪融,全尽透空,浑然人天;中心立定,无物无我,心弥六合,抱空守中,抱在空中抱,守在空中守,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天混一。真意满十方,故成气满神全,神气合丹,慧灵神通,还虚合道的真功涵养和精功造化。真功既在,所谓灵明灵察,灵知灵觉,灵应灵对的灵通功能也就自然垂现。也唯有这高功高能才能应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静制动,一动即法”的太极神功的玄奇妙用。正是:“真意真机现真法,真功真能见真验”。正因真意是造化太极高功的真功匠,于是才有了“真真相通,真真相融”。正是真意才导引了应真合真的归真路。
无论心法的幻意或真意,都是太极功夫不同层次的缔造者。那么心法运用与否,也就成为真假太极的分水岭、试金石。同时,心法运用当否也就决定了功夫的高低和成败,效用的大小和有无。实践说明,心法是太极功夫的第一要法。没有心法不成太极,没有心意不成真功。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大风吹过芒砀之三,致芒砀山
后一篇:文化强国还是文化产业强国中国劫新浪博客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大风吹过芒砀之三,致芒砀山
后一篇 >文化强国还是文化产业强国中国劫新浪博客